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11.16
【期号】= 1646
【标题】= 让领导满意、群众高兴、个体大户欢喜的——富民水库是怎样建起来的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韩宁 玉春
【专栏】=
【正文】=
 

让领导满意、群众高兴、个体大户欢喜的——富民水库是怎样建起来的

韩宁 玉春  (1998.11.16)

   让领导满意、群众高兴、个体大户欢喜的——
    富民水库是怎样建起来的
    地处黄河尾闾的利津县陈庄镇是一个拥有2.3万人口,4.65万亩
耕地的农业镇。多年来,由于黄河枯水期延长,农民种地用水困难,
兴建水库蓄水浇田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头
等大事。然而经计算,仅建设一个10万方的水库,全部工程就要支出
20—25万元左右,一年镇上如修建几座总蓄水100万方的水库,就需2
00余万元的资金,如此巨大的开支,镇里负担不了,村里更是无力承
担,但建不起水库,农民种地又成了大问题,怎么办?寻找一条少花
钱或不花钱兴建水库,满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的路子,就成了
当地干部思索问题的焦点。
    今年春,新韩六村村民刘学正、刘学义、吴银芝等10个开发大户
主动找村镇领导,要求长期承包土地建水库,卖商品水。个人投资建
水库,这在陈庄镇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新鲜事、着实让陈庄镇领导感到
欣喜万分,党委书记荆长安当即与刘学正等群众座谈,征求他们的意
见。刘学正提出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要求与村镇签订一包30年的长期
合同,并确权公证,镇上帮助搞好服务。镇党委、政府当即组织有关
村与刘学正等群众签订了长期承包合同,并在协调用水、用电、进水
、设计图纸、贷款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务。
    有了政策支持,又有了法律公证合同,刘学正、刘学义、吴银芝
等10户农民联合投资30万元,修建了容水60万方的半地上水库一座,
并开发稻田500亩。他们细算了一笔帐,每年他们向稻田供水可收入3
万元,向镇美食城提供商品自来水可收入4万元,搞水产养殖可收入4
.5万元,除去管理成本,3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这样的好买卖谁不
去做?
    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并通过公开招标、自愿报
名、自由组合、确定有能力大户开发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搞水库开
发,当“水老板”。一时间,陈庄镇的个体大户们心头热开了,不到
半个月,这个镇先后有26户农民或独资、或合资一气新上了七处水库
,总投资达227.5万元,新增蓄水能力152万方,共开发稻田近千亩,
改良土地2000亩,解决了1.2万人用水及1.8万亩耕地浇水问题。
    本来,利津县政府分配给陈庄镇1998年的蓄水任务是100万方,
由于资金筹措困难,过去兴修水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加之村里
积极性不高等多种因素,镇村两级干部明知建水库是一项造福群众的
“富民工程”,但面对困难、苦无良策、自感压力很大。然而,由开
发个体大户承办水库,让他们去投资开发和经营、既把大户的剩余资
金投入到水库建设上,让他们挣更多的钱,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实现了镇村两级干部多年想完成的富民工程,群众吃水、用水、浇
地的矛盾也彻底得到了解决,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满意、群众高兴、
个体大户欢喜的良好局面。这一做法目前已在利津县全面推广。
                            (韩宁 玉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