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11.25
【期号】= 1653
【标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李建凤
【专栏】= 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
【正文】=
 

万丈高楼平地起

李建凤  (1998.11.25)

   万丈高楼平地起
    本报记者  李建凤
    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雄伟壮观的黄河大桥,宽敞整洁的城市道
路,恬静宜人的公园绿地,井然有序的住宅小区,风格独特的各式建
筑……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油城!今日的东营,已显现出具有鲜明时代
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建市15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
盘棋”的指导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城市建设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绩。东城拔地而起,西城面貌日新月异,组团式的城市格
局已经形成。目前,中心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0.2万平方公里,中心
城人口达到了30万人。昔日的荒碱地已完全变了样!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依据。为把我市建成一个美
丽的现代化城市,市委、市政府几经论证,于1988年委托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东营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了东营市城市总
体规划。我市的城市建设也由此进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此后,为适
应新形势需要,又多次对中心城总体规划进行了补充调整和完善。目
前,中心城各项专业规划已基本配套,详规控制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详细规划覆盖率超过70%,其中东城详规覆盖率达到了90%,走在
了全省的前列。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加速城市建设的关键。从1994年起,我
市按照油地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对西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设。
四年来累计投资3.1亿元,改造完善了五台山路、海河路、胜华路等2
1个路段,拆迁各类建筑物11万平方米,建成高级城市道路29.86公里
;新增排水管道50.5公里、城市路灯1254杆、城市桥梁4座、公共停
车场6个,配套完善了电力、通讯设施,使西城初步成为了一座具备
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石油城。作为我市政治、文化、商贸、生活居住中
心的东城,自1987年开工建设以来,总投资已达22.47亿元,重点建
设了住宅、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科技教育等设施。目前,建成区已
达12.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87万平方米。1993年,我市提出了加
快东城建设的意见,并制定优惠政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五年来,
共安排资金近4亿元用于城市道路、水电气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市属部门、单位由西城迁往东城。目前东城居民已达到了4万人
。我市还在东城实施了水系与环境工程,开挖了5条人工河,河上修
建了11座式样各异的仿中外名桥,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人工河的开
挖使河湖贯通,死水变活水,碱水变清水,大大提高了树木成活率,
形成了“河湖水系绕城转,名桥流水荡小船,浓荫遮碧水,绿树抱白
楼”的城市风貌。小城镇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南有大王镇、北有仙
河镇,都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典型。
    我市地处海滨,土质条件很差,城市绿化难度大。广大园林工作
者克服重重困难,以街道绿化、城市公共绿化、庭院绿化和环城森林
绿化为重点,实施了万亩植物园和千亩石榴园工程。广大干部群众踊
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城市绿化做出了贡献。现在中心城城市绿化
覆盖率已达18.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9.6平方米,其中东城
绿化覆盖率达24.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7.8平方米,超过了全省2
000年和2010年的城市绿化指标。“没有树的城市是东营”已成为历
史。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我市坚持依法治市,以城市规划管理
、绿化管理和住宅小区管理为重点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配套制定
了20多个规范性文件。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带动了建筑、房地产
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已有17家,已创建全
国优秀文明小区9个,省级文明小区22个,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质量
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随着“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施,我市的建设事业也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久的将来,一座森林环抱中组团式石油
港口城市定会屹立在共和国这块最年轻的土地上。
        (压题照片 徐兆鹏 摄)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