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12.04
【期号】= 1660
【标题】= 历史名城建设要弃假求“真”
【版次】= 03
【版名】= 文海拾贝
【作者】= 陶洪光
【专栏】= 说长道短
【正文】=
 

历史名城建设要弃假求“真”

陶洪光  (1998.12.04)

   历史名城建设要弃假求“真”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在
20日闭幕的“东北亚历史城市保护与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在历
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中,要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故
”就是历史原貌,“真”就是真实的历史,只有这样做,我们的保护
工作才能有价值,才能与国际接轨,而不是去做“建设性破坏”和“
遗憾工程”。
    阮仪三教授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99个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为弘扬我国
的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
,也发现有的名城过分地强调开发和利用,片面地去迎合发展旅游和
开发旅游业的需要。为了吸引游客,有建明清一条街、仿造古市场、
搞主题公园等。这样摒弃名城原有的雄厚基础,生造许多假古董、臆
想的景点,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有的古城,对于历史景观缺乏科
学的考证,急于上马,如在汉高祖的故里营建了“汉街”。殊不知在
中国历史上,一直到宋代才有繁华的商业街,而在汉代,居民是受到
严格管理的,只有集中的市集闾里,当时“街”还未产生。“汉街”
的出现,闹成了笑话。类似的情况在别的名城里也有。如有的名城在
春秋战国时代曾有过辉煌,因而就“复原”了战国的城市和宫殿,要
知道在战国时代砖瓦建筑材料还很稀罕,那时的建筑物究竟是什么样
子,学者至今还未考证出来,史书记载是“举木为架,茅茨为顶”,
而凭臆想“复原”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伦不类。
    他说,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事业无可非议,但在历史文化名
城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景区,重要的是如何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发
掘符合历史真实的东西。这才能有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景点和景区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找懂行的知识里手做参谋顾问,不然
,很可能会得不偿失。还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充分利用文物景点
资源,紧挨这些景点搞了许多旅游设施,有的严重破坏了这些景点的
环境,有的喧宾夺主,成了“遗憾工程”。如洛阳市今年年初花了10
00多万元拆除了建在龙门石窟区内的宾馆;在武当山,为申报世界文
化遗产,也拆除了1万多间妨碍景观的各种违章建筑和设施。这些教
训值得我们认真地吸取,不要重蹈今天建、明天拆的覆辙,浪费人力
和物力。
        (《文汇报》 陶洪光/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