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1.05
【期号】= 1684
【标题】= 信誉为本赢来八方客——盐窝牛羊肉市场发展探秘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顾国岭
【专栏】=
【正文】=
 

信誉为本赢来八方客——盐窝牛羊肉市场发展探秘

顾国岭  (1999.01.05)

   信誉为本赢来八方客
    ——盐窝牛羊肉市场发展探秘
    利津县盐窝镇有一个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这里一年四季像赶
集一样热闹,每天来自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贩运牛羊肉车辆络绎
不绝。该市场运营仅一年半的时间,便跻身于全省最大的畜产品批发
市场行列。1998年,盐窝牛羊肉市场营业额达到了1.8亿元。这个市
场为何如此红火?元旦刚过,我们到市场逛了一遭。
    漫步盐窝镇占地225亩的牛羊肉市场,我们发现摊位上、库房里
,以及地磅、自来水管旁,都是新鲜的牛羊肉,2000平方米的屠宰车
间更是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市场管委会主任、镇党委副书记陈志告
诉我们,这个镇年宰杀大牲畜3.8万头、羊50万只,京津市场每天从
这里运走牛羊肉30吨。当地牛羊存栏有限,屠宰户就把活牛羊收购触
角伸向周边地区。屠宰业撑起了盐窝经济半边天。据介绍,1998年全
镇畜牧业总产值达5.32亿元,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38%,其中屠宰业
年收入达8000万元。
    谈起建市场的来龙去脉,盐窝镇镇长赵寿亭打开了话匣子:盐窝
人杀羊,是从1979年开始的,当初只有10来人,到1996年全镇已有80
0多户、2500多劳力从事屠宰业。但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协调的
“音符”,如脏水乱泼乱倒、污染环境,道路泥泞不畅,雨天影响收
购车辆进村等,直接限制了该镇屠宰业的发展。为此,1996年以来,
镇里投资2600万元兴建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1998年市场效益初见
端倪,年营业额达1.8亿元,比1996年分散经营时增长了125%,并产
生了“引八方客商,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应。
    “管你吃肉喝汤还是啃骨头,我这里全羊全牛管个够”;“来盐
窝市场购买牛羊肉时,请您把问号拉直”,盐窝市场管委会的郑重承
诺道出了市场繁荣的真谛。在这里,涮羊肉可以切片,吃羊肉可以炖
块,碎肉可以穿串,腔子肉卖给饭店,羊肠加工成肠衣,牛骨羊骨制
成骨粉。在这里,顾客不愁买不着真货,而且省去了东挑西转的麻烦。
    盐窝市场有2500多人搞屠宰,这样一支庞大的宰杀队伍是如何分
工的呢?盐窝人一般是大清早外出买牛买羊,中午、下午开始屠宰,
整个屠宰过程又自然形成了一条流水线:年轻人下刀子,老人放血、
剔骨头,妇女冲洗内脏。他们中有的杀羊能手,不用花一分钱,只用
一把尖刀,收取一只羊的加工费,一天能挣近百元;有的则专门贩运
牛羊挣大钱。屠宰户一边宰杀,一边与客商交易。傍晚装车外运,夜
里赶到北京、天津等固定批发市场,第二天早4点批发给零售商,8点
左右上市,中午就摆上了居民的餐桌。
    屠宰促流通促养殖促加工。在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的带动下,
盐窝镇形成了畜牧“养殖热”。据统计,全镇已建成养牛育肥园区5
个,小尾寒羊养殖园区3个,发展畜牧专业村12个,专业户167户,目
前全镇羊及大牲畜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0.6万只、3.6万头,分别比上
年增长30%和36%。镇里多方考察论证,建成了金星肉制品加工厂,
进行牛羊肉精深加工,现在产品已投放市场,且供不应求。
    另外一批个体联办的皮毛、骨角加工、肉类加工、生化厂、皮革
厂等也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傍晚,盐窝镇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上依然人来车往、忙个不停,
运销畜产品的车辆正在装载待发。“盐窝牛羊肉”名吃就是从这里走
出盐窝,昂首挺进国内国际大市场………    (顾国岭)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