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1.04
【期号】= 1683
【标题】= 文明新风拂河口——河口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回眸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时云杰  胡友文
【专栏】= 乡村盛开文明花
【正文】=
 

文明新风拂河口——河口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回眸

时云杰  胡友文  (1999.01.04)

   文明新风拂河口
    ——河口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回眸
    时云杰  胡友文
    河口是一片神奇的新淤地。曾几何时,这里与荒凉和贫穷结下了
不解之缘。然而,就是在这片昔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新淤地上,
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先后获得“全国科
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平原绿化工作先进区”、“省级卫生城”等
78项全国、省级荣誉称号及百余项市级荣誉称号。1996年5月,荣获
山东省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
表彰奖励。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河口区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
在建设上,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个人等创建活动为重点
,以创建文明油区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祖国、爱河口、爱
油田、爱岗位”教育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并联系河口实际,脚踏实地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深入扎实、富有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一”基础工程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赋予了新内涵,使全区农村到处荡漾着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创十星
户在农村形成一种风气,全区村村建有星级榜,3000多个农户挂上了
十星级文明牌。丰富多彩的争创活动,使农村新风蔚然,学科学破除
迷信,树新风移风易俗。义和镇梁家、新户乡老鸦等村的青年带头举
行简朴的集体婚礼,倡树文明新风。四扣乡八吕、六吕等22个村建起
了“孝心榜”,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具体化。随着村级工作和
村民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
和规范化,全区177个行政村,村村建起了公开栏,建立健全了村民
代表制度和民主理财小组,并对1995年以来的农村财务全部进行了严
格清理,向村民公开,同时,乡镇对村财村帐全部实行了双代管。农
村的双公开一监督,推倒了干群“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榜。“三个
一”工程的实施,给农村带来了新变化,村风正,民俗纯,几年来,
全区农村先后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
示范村3个,区级文明村42个,省级百佳文明户1个,市级文明户60个
,区级文明家庭92个,同时涌现出文化型家庭300个,科技型家庭100
0个,体育型家庭100个,居室美卫生型家庭3000个,文化大院藏书在
500册以上的村35个,1000册以上的村12个。
    科技星火燎原,田园展露新姿。全区177个行政村全配上了科技
村委副主任,全区建有科技、农技、畜牧、林业、渔业等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机构35个,从业人员127名,建有林果、蔬菜、水产、养殖等
民间协会28个,全区涌现出3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起6个农业科技示
范园,培育科技示范村40个,科技示范户1400个。河口区农民已进入
科技的殿堂,先后与省农科院、山农大、青岛海洋大学、莱阳农学院
、石油大学等20所大专院校联姻结缘。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加快了
科技兴农的步伐,全区先后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85项,取得科技成
果60项,获得国家专利98项,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58项,累计新增产
值2.85亿元,科技贡献率达到49.3%。
    农村教育也呈现出喜人的变化,过去的“黑屋子、土台子”全部
建成了“六配套”达标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达10
0%,全区青壮年文盲率基本降至零点。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
步伐,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33.8%的幅度递增,预计1998年达到26
00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