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2.05
【期号】= 1711
【标题】= “开”出一片新天地——明集乡农业开发公司发展纪实
【版次】= 03
【版名】= 田野风
【作者】= 顾国岭 胥志忠
【专栏】= 绿色信风
【正文】=
 

“开”出一片新天地——明集乡农业开发公司发展纪实

顾国岭 胥志忠  (1999.02.05)

   “开”出一片新天地
    ——明集乡农业开发公司发展纪实
    “在荒碱地大乡,离开土地搞服务,服务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两者结合进行,才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利津县明集乡党委
书记杨成学寥寥数语道出了成立农业开发公司的真知灼见。据介绍,
该乡农业开发公司试运营仅半年便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15万元,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明集乡总面积17.5万亩,其中荒碱地7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少
地多的农业乡镇。几年来全乡干部群众大搞农业开发,并取得明显成
效。但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开发、轻管理,开发资金难回收、政府
包袱重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开发的进程,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开发机制
。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只有转变政府职能,实
行政企分开,将原来政府管不好、管不细的工作分离出来,交给公司
进行企业化管理,才能变原来的政府短期管理行为为企业的长期经营
行为。乡党委、政府果断决策,以原来的乡水利站、农技站、淡水养
殖示范服务基地、农场为主体,于1998年8月组建成立了明集农业开
发有限公司,下设乡农技服务站、水利公司、机械公司、农场等4个
分公司,主要承担全乡的荒碱地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及农业新技术推
广应用等项目,走出一条“围绕开发搞服务,搞好服务促开发”的市
场农业新路。
    通过农业开发,这个公司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公司成立以来已将
全乡前期开发的渔农开发项目结合各村实际全部与农户签订了长期承
包合同,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政府开发、群众受益、资金难收、项目
难管的被动局面。自公司成立后,乡里实施的新的农业开发项目,公
司将承担项目资金筹措、管理、使用与回收的全部责任,责、权、利
明确,1998年下半年,公司承担了全乡2000亩渔农开发任务,总动土
方120万立方米,计划投资350万元。公司投资12万元,购买了10组泥
浆泵,自行组织施工,实际投资250万元,节省投资30%,顺利完成
了渔农开发任务,目前已全部落实承包到户。公司在承担本乡的开发
任务的同时,积极向外承揽工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确保其职能的
更好发挥。公司还做好流通服务,为农户提供信息,帮助群众销售农
产品,解决销售难问题。同时他们搞好良种服务和物资服务,满足农
户生产经营需要。去年公司根据群众意愿,一次性推广优质小麦良种
6万公斤,改善了全乡的小麦种植结构,他们还积极协调各种化肥800
余吨,保本微利投放市场,现在又积极筹备今年春季的化肥良种供应。
    通过公司服务,又促进了全乡农业开发及经济发展。开发机制的
建立,服务设施的完善,使明集乡荒碱地成为寸金地段,引来众多投
资者。该乡赵家村村民孙光美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副食品商店,回村投
资65.66万元,买断了270亩盐碱地30年的使用权,建起了家庭农场。
现在全乡已涌现出开发150亩以上的大户6个,使用期都在30年以上,
到1998年底,全乡渔农开发总面积达到了1万亩,实现总产值3000多
万元;1998年全乡粮食总产1842.7万公斤,棉花1.8万担,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2600元,并已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粮食生产冠军。
  (特约记者 顾国岭 通讯员 胥志忠)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