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3.26
【期号】= 1753
【标题】= 一片真情献乡亲——记市地税局包村工作组
【版次】= 03
【版名】= 田野风·广告
【作者】=
【专栏】= 下派干部在基层
【正文】=
 

一片真情献乡亲——记市地税局包村工作组

  (1999.03.26)

  一片真情献乡亲
  ——记市地税局包村工作组
    1997年10月,孙国新和张玉香、邱明组成市地税局第九批包村工
作组,驻进利津县集贤乡驾屋村。一年多下来,他们熟悉了驾屋村的
每一寸土地,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早日让乡亲们过上好
日子,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包村组决定在驾屋村实施“三个一”工程
,即:开发荒碱地,人均增加一亩高产稻田;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
,使户均拥有一个大棚;兴建一座饮用水水库,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
    驾屋村西有大片盐碱地,群众没有开发能力,虽近在咫尺,却长
期撂荒。上一批工作组已同村里开发了部分土地,进点后,通过调研
,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工作组同村干部决定将开发荒碱地作为工作重
点,地税局投入10万元资金作为土地开发费用,开发荒碱地2000亩,
其中500亩种植水稻,1500亩养植芦苇。同时,包村组从油田协调化
肥5吨,村民每种一亩水稻,奖励化肥50斤,从而大大调动了村民种
植水稻的积极性。1997年11月21日,开发工程正式动工,群众热情高
涨,很快完成土方整平工作。包村组又经多方联系,从油田协调了价
值1.2万元的水泥涵管,使稻田沟渠配套。为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包
村组请来农技人员,为群众讲解、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并邀请市
电影公司到村里播放农业科技影片,使群众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术。通
过包村组联系,由村里购买水稻良种实行统一供种,避免了劣质种子
的流入。去年6月,由于村民缺乏水稻种植经验,秧苗出现短缺,包
村组迅速到油田稻香村以最低价格买回秧苗2000盘,确保了水稻的适
时种植。秋收季节,500亩水稻喜获丰收,亩产均在800斤以上,最高
单产达1100斤,总产45万斤,仅此一项可使驾屋村人均增收700元。
    驾屋村有种植芹菜的传统,是远近闻名的芹菜专业村。但芹菜价
格较低,加之农民商品意识不强,只在家中等待菜贩上门收购,收益
较低。包村组引导群众科学种菜,由单一的芹菜种植,转变为种植黄
瓜、西红柿、葡萄等多种高附加值蔬菜,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
转变。同时,由地税局资助三个特困户2400元现金,帮助他们建起蔬
菜大棚。包村组发挥部门优势,在南里蔬菜批发市场等地联系了部分
摊位,供驾屋村村民使用。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
积极性,现全村已发展蔬菜大棚140多个,户均拥有一个大棚。
    驾屋村群众守着一条驾屋河,因河水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只能
四处“讨水”吃,村民对建设饮用水水库要求强烈。包村组三名同志
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局里决定出资3.5万元无偿
支援所包村建设饮用水水库。去年4月12日,水库动工兴建,10月10
日完工,共动用土方23000立方米,石方429立方米,水库占地10亩、
库容2万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包村组又协调资金,帮助该村安装了
自来水设备,使驾屋村民喝上了自己的自来水。
    “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包村组三名同志和地税局全体干
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做好包村扶贫这篇大文章。去
年春节,市地税局全体副科级以上干部来到驾屋村,走访慰问了老党
员、老干部和特困户,并在村里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重温了市委“
待人民重如山”的精神。局里还投资5000元,为村小学购买了50套课
桌椅,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去年“六一”儿童节,局领导来到驾
屋村和孩子们共度节日,并为他们带来了价值2000多元的文具。局里
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与包村工作实际相结合,把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好的五户村民,作为三结合对象,扶持他们发展养猪事业,促进了计
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在局领导和包村干部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纷
纷捐款捐物,帮助特困户和伤残退伍军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一年
多来,市地税局为所包村投入资金和物资折款38.5万元,所包村农民
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650元,增加到去年的2930元。在全乡19个行
政村的综合考评中,驾屋村1997年为第四名,1998年上升为第二名,
村党支部也被利津县委命名为一类支部,各项工作走在了集贤乡前列
。 (本报记者)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