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4.19
【期号】= 1773
【标题】= 陈庄渔农开发碱地生“金”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陈庄渔农开发碱地生“金”
【专栏】= 中国人寿杯头条新闻竞赛  乡镇得意之作
【正文】=
 

陈庄渔农开发碱地生“金”

陈庄渔农开发碱地生“金”  (1999.04.19)

   陈庄渔农开发碱地生“金”
    本报讯 “拆掉土房建砖房,铺下身子干一场”。这是记者近日
在利津县陈庄镇万亩渔农开发方见到的喜人景象。正在台田上种植冬
枣树的治河四村村民韩延民告诉记者:去年,他家承包的10亩台田和
10亩鱼池总投入2.2万元,创产值4.7万元,纯收入3万元。
    在陈庄镇,像韩延民这样的承包大户已有十七、八个。1998年,
陈庄镇“上农下渔”实现产值2198万元,纯利润1206万元,平均亩效
益2010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502元。
    陈庄镇原有荒碱地1.5万亩,1995年,镇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考
察论证,决定全面开发利用荒碱地,实施渔农结合开发,确立了“统
一规划,连片开发,筑台改碱,渔农结合”的开发思路。他们坚持高
科技、高效益、大规模的原则,按照“四四二”开发比例(每组40%
养殖水面,40%台田,20%沟渠占地),形成上农下渔种养模式。为
确保开发成功,镇政府成立了专业生产班子,统一标准,统一施工,
统一调度,逐步建立起“政府服务,村级管理,承包者管护为主体”
的三级开发机制。实行谁开发,谁所有,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机制,签
订合同,使用权一定50年不变,并向承包户发放县政府统一印制的“
淡水养殖开发使用证”,允许继承和转让。开发头二年免交特产税。
优惠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开发积极性,到1998年底,全镇
开发面积已达1万亩。
    为使开发出的土地真正实现高产高效,他们在科学管护上下了功
夫。一是以台田的改碱综合利用和水面养殖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
实现了科技兴渔。仅1998年他们用于种植作物调整、养殖优良品种推
广和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就达20.2万元。他们在台田上种植高产、
优质、高效作物,葡萄瓜菜间作、芦笋花生套种试验获得成功。在养
殖上,突出白鲳、全雄罗非、膨泽鲫等名优品种,并做到严把消毒肥
水关、鱼苗定购关、科学喂养关和病虫害防治关。二是强化大环境治
理的力度,在路边、渠沿、台田种植白蜡、172柳树及其他护坡树木4
万余株,项目区全部种植花草美化,同时配套制定了《渔农项目区管
护规定》,使渔农项目区逐步成为高效型、生态型、园林化旅游观光
示范园。
  (赵玉武 韩振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