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5.05
【期号】= 1787
【标题】= 想新招 办实事  推动开发区快速膨胀
【版次】= 03
【版名】= 文明广场·广告
【作者】= 巴洪斌
【专栏】=
【正文】=
 

想新招 办实事  推动开发区快速膨胀

巴洪斌  (1999.05.05)

   想新招 办实事  推动开发区快速膨胀
    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巴洪斌
    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经济的
发展目标及总体思路,对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经济
发展作了全面详细的部署。东营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创新体制的试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握机遇,借好东风,
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具体讲,主要按照“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开展
工作。
    “一”就是发扬一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增强发展意识,争创一
流工作”的东营开发区精神,弹拨“工业强区”的主旋律,敢想以前
没有想和不敢想的事情,敢干以前没有干和不敢干的事业。
    “二”就是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二大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
区建设的两个文件,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政
策保障。市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加快开发区建
设步伐,尽快建成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这次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
议强调:“市属工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项目,集中在开发区布局。”
为此,我们必须“把握政策、运用政策、抓好政策的落实。”二是体
制优势。开发区在体制上有其特殊性,今年省外经贸委试点推行东营
开发区“封闭式管理”的经验,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们
要充分发挥好工商、公安、国税、地税等派出机构的作用,实行“一
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个印章生效、一站式审批”的办事程序
,建立“快捷、简便、高效、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营造国际仿真
投资环境。
    “三”就是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把招商引资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开发区的“生命工程”来抓。以点带面,“滚雪球”,把对外
开放的“蛋糕”做大,力争年内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合同利用
外资600万美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亿元。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
任制,以政务督查的形式,把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
和个人。切实转变坐门等商和面向本地招商的思路,借鉴外地经验做
法,探索走出家门招商的路子和方式。发挥因特网作用,开展网上招
商。加强委托代理网、招商中介网等招商组织网络的建设。制定《东
营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及资金奖励办法》,调动社会各界为开发区招
商引资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在建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
建设好载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以商引商。确保5000吨/年电
解铜、500吨/年PVP、1000吨/年环氧氯丙烷、欧式实木家具生产加
工、改性沥青防水材料等项目年内全部试车投产,早见效益;确保30
万吨/年重交沥青和1000吨高强度埋沙绿色包装纸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搞好保税仓库的建设和运营,发挥其保税政策和灵活方便的代储、
代存等进出口政策的作用,吸引加工贸易型项目进区建设。三是鼓励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一类工业园府前街以南、运河路以北、登州路
以东、利二沟以西,规划设立占地约120亩的中小工业区,重点发展
个体私营企业。同时,为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进区布点建设,年内开发
建设占地约75亩的工业化标准厂房和科技实验楼10栋,以解决私营企
业规模小、占地少、不好规划选址的难题。
    “四”就是强化四项工作措施。一是主动配合市科委,组建技术
创业促进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局部环境,
吸引人才进园区创业,吸引科技成果进园区中试、孵化,吸引高科技
项目和企业进园区投资建设。二是搞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
资硬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为进区投资者提供供水、供电、
邮电、排雨、排污、道路及场地平整等“六通一平”的基础设施。三
是强化手段,改善投资软环境。建立健全了《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的规定》共27条,经市政府法制局审核以后印发到区内企业。实现项
目引进审批服务上的“一条龙”、项目建设服务上的“全方位”、项
目投产后服务上的“经常化”。建立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告制,实行管
委会“一个口收费、收后分流”。四是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