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7.03
【期号】= 1838
【标题】= “七·一”抒怀
【版次】= 04
【版名】= 文艺副刊
【作者】= 杨玉生
【专栏】=
【正文】=
 

“七·一”抒怀

杨玉生  (1999.07.03)

   “七·一”抒怀
    ○杨玉生
    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在这七月盛夏,我们又迎来了您的生日。
      七十八载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有痛苦徘徊,有艰难摸索
,更有高歌奋进。几多艰辛,几多砥砺,今天,镰刀、斧头已开辟出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红旗已在世界东方擎起浩瀚晴空。
    到处繁花似锦,到处日新月异。我兴奋,我欢畅,欲放声高唱,
却已热泪盈眶。
    最难忘,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紧闭的大门之后
,国土被吞噬,人民遭蹂躏,统治者的腐败懦弱,使中国从此陷入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到辛亥革命,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
失败,漫漫长夜里,终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为阴霾的社会,带来
了新的曙光。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之秋,抗敌于血雨腥风,拯
民于水深火热;是中国共产党,挽狂澜于既倒,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给国家以新生和富强;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社会主义伟业,鼓动
起改革开放的东风,使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
立;从只有13人的中共一大,到发展为6000万党员的严密组织,漫长
的岁月,坎坷的历程,无一不凝聚着共产党人的血汗与艰辛。“砍头
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念与追求
;三次入藏的孔繁森,在回答母亲“能不能不去”的时候,说:“怎
能不去呢?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毅然从戎的
李向群,更体现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邵云环那沾满血迹的战
地日记,更体现出了一名炎黄子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都有一个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谁不爱我们的党,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
我对您的爱,早已渗透进我全部的身心,我愿把我的一切奉献给您。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