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8.14
【期号】= 1874
【标题】= 预防小儿菌痢
【版次】= 03
【版名】= 世间万象
【作者】= 宁宝华
【专栏】= 家庭医生
【正文】=
 

预防小儿菌痢

宁宝华  (1999.08.14)

   预防小儿菌痢
    细菌性痢疾即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全年发病,夏秋季发病最多。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痢疾杆菌可
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苍蝇等途径传播。夏秋季痢疾杆菌和苍蝇
易于繁殖,小儿生食瓜果、不良的卫生习惯及胃肠功能失调等因素,
致使夏秋季易发病。
    细菌性痢疾典型症状为发热、周身不适、腹痛、腹泻。大便初为
稀便,1~2日内便转为典型的脓血便,每日常达10次以上,常伴里急
后重。严重者可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神志模糊等,中毒型菌痢为
最严重的类型,多发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病情重,有高热、惊
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表现。
    菌痢的治疗要及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抗菌药。常用药为痢特
灵、黄连素、复方新诺明、PPA、庆大霉素等。同时注意纠正水、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中毒型菌痢重点处理高热、惊厥、休克及呼吸
衰竭。该病关键在于预防,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培养小儿饭前便后
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及变质食物的卫生习惯,做好水源及饮食
卫生管理,做好灭蝇工作。 (宁宝华)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