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09.01
【期号】= 1889
【标题】= 选准项目 健全网络 加强培训  利津县“科技兴农”农业兴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顾国岭
【专栏】=
【正文】=
 

选准项目 健全网络 加强培训  利津县“科技兴农”农业兴

顾国岭  (1999.09.01)

   选准项目 健全网络 加强培训
    利津县“科技兴农”农业兴
    利津讯 7月刚过,利津县传出喜讯:全县芦笋面积发展到了3.5
万亩,一举成为全省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其中相当一部分芦笋亩效
益在5000元以上。
    近年来,利津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农业要发展,关键靠科技”
,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兴农”战略。一是实施项目
带动战略,加强科研攻关。先后安排了21项县级科研项目,实施了9
项省市级攻关项目,探索出了以“上农下渔”基地为代表的可持续发
展型、以芦笋基地为代表的科研开发型、以拱棚瓜菜为代表的良种良
法配套型、以创汇蔬菜为代表的贸工农一体型等四种科技型高效农业
模式,其中省级攻关项目“滨海盐碱地渔农结合高效模式研究”已通
过专家验收;在实施的6项芦笋科技攻关项目中,有5项技术达到国内
领先或先进水平,有1项填补国内空白;早春西瓜五膜套棚高效栽培
、大棚葡萄技术试验获得成功。二是大力加强科技网络建设,加大高
新技术推广力度。实行定编、定员、定性,健全了乡镇农技推广站,
形成了以乡级科技服务为龙头、县乡村三级相配套、个体联合体为补
充的科技推广网络。目前,全县有专职农技推广人员187人、农业技
术员1200多人。同时,他们制定宽松政策,鼓励引导科技人员通过技
术承包等形式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并先
后从外地聘请400多名技术人员来利津进行技术承包。“水稻旱育稀
植”技术的推广,带动发展水稻面积4.5万亩,平均亩产达536.6公斤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累计获得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社会效
益上亿元。目前,全县良种普及率达到95%,农业新技术覆盖面达80
%以上。三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开展了“万人
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年均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员5万人次,
现已为5000多名农民颁发了“绿色证书”。 (特约记者 顾国岭)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