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9.12.01
【期号】= 1967
【标题】= 做活“水”文章向碱地要粮
【版次】= 03
【版名】= 田野风
【作者】= 王仕刚
【专栏】= 田园风光
【正文】=
 

做活“水”文章向碱地要粮

王仕刚  (1999.12.01)

   做活“水”文章向碱地要粮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区,共有耕地260余万亩,草场240万亩,沿海
滩涂180万亩,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地处黄河入
海口,多数县区为退海之地,地下水含盐量高,不能灌溉和饮用,又
因地面蒸降比大,土壤矿化度高,这里农作物的生长几乎全靠引黄河
水灌溉。因此,兴修水利成了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把督促全市农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不
放。15年间,先后28次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
法、水法等贯彻实施情况及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就农业综合开发、
“双高一优”农业、粮棉生产、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等问题组织了29次专项视察、调查。向市政府提出有关农业发展方
面的意见建议489项,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的发展。市二届人大常
委会第12次会议还于1989年11月18日作出了《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的决议》,要求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水利的
“命脉”作用,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搞好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规划,坚持依法治水,保障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市广大
干部群众迅速行动,掀起了群众性的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此后的10年,每年冬春我市各级各部门都组织千军万马在黄河两
岸展开水利大会战,本着灌排蓄并举、路林沟渠配套、旱涝沙碱综合
治理的建设原则,大型骨干工程和小型配套同时进行。据不完全统计
,到1998年底,全市(不含胜利油田)水利建设投资达7.61亿多元
,建成10万方以上水库203座,蓄水能力由建市初期的0.4亿立方米
增加到7.4亿立方米。建成的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天鹅湖(广南
水库)占地39平方公里,库容1.14亿立方米,引来百余种鸟类,成
为名副其实的“百鸟乐园”和我市旅游观光的著名风景点之一。
    引来黄河水,浇绿万顷田。水,焕发了黄河三角洲这块宝地的灵
气,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工农业生产。从1988年至
1998年,10年间,全市以水利为龙头,累计开发荒碱地142.7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102.6万亩,改良草场63.2万亩,成片造林2.1万亩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建市初期的139万亩发展到220万亩,成为全省
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地市。199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33.3亿元,
粮食总产量突破百万吨,棉花1.6万吨;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的增
加值分别达到0.58、8.79和4.18亿元。
    昔日“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的盐碱滩,如今变成了溢金流
银的“米粮川”!(王仕刚)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