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1.05
【期号】= 1997
【标题】= 精简机构 铲除腐败  国际奥委会清理门户
【版次】= 08
【版名】= 黄河口导刊  五环旗
【作者】= 李贺普 王子江
【专栏】=
【正文】=
 

精简机构 铲除腐败  国际奥委会清理门户

李贺普 王子江  (2000.01.05)

   精简机构 铲除腐败
    国际奥委会清理门户
    在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度过了它的百年华诞之际,国际奥委会
被迫“清理门户”,向腐败开刀。
    岁末在洛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10次大会,通过了“2000年委
员会”提出的50项一揽子改革措施。总干事卡拉德逐项宣读改革建议
,每念完一项,与会委员发言讨论,然后举手表决。参加会议的中国
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说:“每条建议以全票或压倒
票数一次通过。一天半的会议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这次会议在国际奥
委会105年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98年年底,国际奥委会爆出丑闻。美国盐湖城在申办2002年冬
奥会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以赢得一些委员的选票,包括为委员子女提
供奖学金,为委员提供豪华旅行、免费医疗和馈赠昂贵礼品等。
    经过调查,国际奥委会于去1999年3月在洛桑举行特别大会,6名
委员被开除,9名委员分别受到最严重警告、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
另有4名委员辞职,一名委员于1998年去世。涉嫌有不良行为而受处
分的委员多达20人,占委员人数的17.5%。因腐败问题而受处分的委
员在奥林匹克史上还是第一次。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实施改革的杀手锏可以说是成立“2000
年委员会”。在82名成员中,有43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另吸收了39名
体育界、科学界、企业界以及政界知名人士,其任务是最终提出改革
措施。在他们酝酿提出并经大会通过的50项改革建议中,最引人注目
的有三个方面:
    ——国际奥委会机构的组成。国际奥委会成立105年来都是个人
委员制、改革后设定115名委员,个人委员70人,运动员代表,各单
项体育组织代表和来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代表各15人。它标志着国际
奥委会将从一个完全由个人参加的私人俱乐部性质的国际组织,转变
为个人制和代表制混合组成的机构。
    ——对委员、主席的任期和年龄作出限制。原委员任期至80岁,
实际上是终身制。改革后,委员任期4年,可以连任,但最多任期8年
。新当选的主席任期8年,可以连任,但最多任期12年。对执委的任
期和组成也有了限制。
    ——选定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程序。除提出申办城市最低标准外,
变化最大的是不允许委员访问申办城市,也不允许申办城市拜访委员。
    “祸兮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开发奥运会市场,推动了奥林
匹克运动的发展,使奥运会成为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体
育盛会。这是萨马兰奇担任主席20年来突出的政绩之一。然而,如果
把举办奥运会仅仅当成一桩大买卖,搞权钱交易,那就背离了奥林匹
克运动的初衷。
    (李贺普 王子江)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