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1.08
【期号】= 2000
【标题】= 增与减的混合运算——付窝乡增收与减负的启示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宁德华
【专栏】= 调查与思考
【正文】=
 

增与减的混合运算——付窝乡增收与减负的启示

宁德华  (2000.01.08)

   增与减的混合运算
    ——付窝乡增收与减负的启示
    农民负担重,集资提留难,一直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问题。
    那么,作为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乡镇党委政府,到底该怎么做呢
?利津县付窝乡对减员与增收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有效地解决了
农民负担重、集资提留难问题,给了我们一连串有益的启示。
          只减负不增收,农民照样穷
    利津县付窝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付窝
乡党委乡政府,严格实行人大和人大代表监督制度,将农民负担一直
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2%以内,农民群众比较满意。
    但是,付窝乡党委乡政府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认为,要从根本
上减轻农民负担,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书记赵培平的见解
可谓一针见血:“减轻农民的负担,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
增加农民收入。如果农民不增收,就是一分钱也不负担,还是改变不
了穷,群众对党委政府照样有意见。”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付窝乡减
负与增收并举,大力实施富民强乡工程,采取政策启动、资金扶持、
技术服务等措施,发展起了拱棚西瓜种植、小尾寒羊养殖等高产高效
农业项目,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350元的幅度递增。
    启示之一: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是为让农民富起来。因此,单
纯的减轻农民负担,农民是不会轻松的,只有减负与增收并举,大幅
度增加农民收入才是根本的出路。
        农民收入高了,集资提留就不难了
    付窝乡农民的负担,每人每年都在100元左右。说实在的,这些
钱并不算多。但在前几年,有好多户就负担不起,每到收缴集资提留
的时候,工作难度很大。然而近几年来,付窝乡的集资提留不难了,
今年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这是为啥呢?关键就是群众收入
提高了。
    自1994年以来,付窝乡大力发展拱棚西瓜生产,到今年已达3000
亩,创产值3000万元,纯收入23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400元。
他们还引进了小尾寒羊,开发了稻田,建设了农贸市场等,全乡农民
都有了致富门路。索镇村农民盖敬民,因为没文化、缺劳力,什么致
富项目也没有,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巴,到交集资提留的时候就发愁。
自1995年以来,乡里和村里帮助他养上了5只小尾寒羊,一只母羊靠
繁殖仔羊一年纯收入1000多元,当年就脱贫致富,交集资提留再也不
犯愁了。现在,付窝乡基本没有因收入低而交不上集资提留的户了。
    启示之二:集资提留难的原因、农民不愿交提留的理由有很多,
但是主要的莫过于农民收入低而负担不起。因此,只有坚定不移的采
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干部舍得奉献,群众拥护政府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
易。付窝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牢固树立甘当人民公仆的思想,为群
众增收甘心奉献。
    为了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条件,付窝乡曾经三年三次缓建政府办
公楼,分别修建了一次性蓄水8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修建了近30
公里的乡村公路,达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
视。在拱棚西瓜生产中,乡政府的机关干部全力以赴为西瓜找市场,
在北京、天津设立了西瓜直销点,打出了“黄河口西瓜”的牌子,使
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大增加,一亩拱棚西瓜收入5000多元。
    干部的奉献,机关的服务,使群众非常感动。索镇村西瓜种植大
户刘希梦发自内心地说:“乡里千方百计地帮咱老百姓致富,一个户
一年收入一、二万元,三百元、五百元的提留款再不想交,那还有良
心吗?”所以,农民群众都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拥护和感谢乡政府。
每年的集资提留,只要一下通知,三天时间就全部交齐;全乡20万元
的西瓜特产税,根本不用上门收缴,群众都自觉送到乡财政所……
    启示之三:如果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待人民重如山”的思想,一
切为群众着想,事事从群众利益出发,农民负担就不会重、提留就不
会难。(特约记者 宁德华)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