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3.31
【期号】= 2067
【标题】= 在古诗里旅行
【版次】= 03
【版名】= 黄河口导刊  博采苑
【作者】= 李方
【专栏】=
【正文】=
 

在古诗里旅行

李方  (2000.03.31)

  在古诗里旅行
  □文/李方
    在古代中国,最活跃的旅客大抵是诗人,像郦道元那种写散文的
比较少见。农民一般被固定在土地上,很少有机会出门,除非服役或
迫于天灾人祸。商人较多旅行,但他们是社会边缘人,被认为不入流
。旅行产业主要靠政府买单。由于选拔制度,官员大都是兼职诗人,
旅行中不免猛干第二职业。同时,总有批量诗人出于上进心而踏上旅
途。因此说,最活跃的旅客大抵是诗人。相当高比例的古诗实际上是
游记。
    本文想谈谈诗人作为旅客的特点,比较散漫,想到哪儿算哪儿。
  诗人骑驴
    驴是诗人最佳旅行工具,像骑马,“一日看尽长安花”,比较俗
。陆游诗:“身上衣裳杂酒尘,远游何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酷毙!
    人仗驴势。贾岛骑驴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那壁厢大喝:找死哪
?贾岛说,非也非也,我这儿正“推敲”呢。韩愈心想,咱文起八代
之衰,你这笨鸟算是撞对人了,我看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爽。
    驴子曰:瞧,撞出个成语,乖乖。
  提速
    古代旅行,突出一个慢字。清朝算是效率甚高,八百里加急,一
封信从北京特快专递到广州,也得好几十天,而且驿马倒毙于途不知
凡几。
    李白相当于铁道部长,说,提速吧,于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
留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一向看不起杜
甫做诗的苦哈哈,但老杜的马拉松也不含糊:“即从巴峡穿巫峡,便
下襄阳向洛阳。”十四个字跑掉一两千里路。当然,老杜后来跑到一
半就调头南下了,到死也没见着洛阳的影儿。
    最狠的还是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不过
提速这事儿不能抬杠,花木兰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呢。
  俄罗斯方块和期权
    李贺在路上,想到好诗句,就随手写下来,扔进一个专用口袋,
回家取出来再往一块儿拼,有点像在游戏机上玩俄罗斯方块。
    打仗的迷信锦囊妙计,写诗的迷信锦囊妙句。按金融术语,这叫
期权。诗人在旅途中仓促难以成篇,就先把期权拿到手再说,买个踏
实。
    李贺也正因为这个习惯,所以好句子有的是,但好诗相对少得多
。毛主席做诗的时候,特别喜欢向他“借钱”。像“一唱雄鸡天下白
”,像“天若有情天亦老”。
  环形跑道
    顾炎武号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年杜牧也没闲着,但
总是围着扬州城跑圈儿。“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结
果路没少跑,读书却多半稀松,“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检讨书上也说自己没干有益国家有益人民的正事儿。当然也有话
可说:朝廷里乱糟糟的,咱才不趟那脚浑水儿。
    环形跑道上的诗人,大都苦闷。杜甫说:“北极朝廷终不改”,
可那段时间也正是他最苦闷的时候,虽然在围着皇帝转,但顶多是颗
冥王星,远了去了。还有文天祥,转战抗元的岁月,做诗说自己的心
就像指北针,永远向着朝廷,真是比黄连还苦。
  有潇洒的,有苦旅的
    王维和岑参差不多是同时代人,当时好多人都想去西域立功。王
维送别一位朋友时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岑参则在把朋友往回送:“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潇洒的,有苦旅的。盛唐生活的幸福,在于社会的多元化,你
可以在辋川别墅吟风弄月,也可以去西域大漠求取功名,没人告诉你
必须怎么着,才能怎么着,否则别后悔你将来怎么着,等等。
  人小诗不大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被贬到广东,后蒙召回,渡汉江时写了这首诗。宋之问是
靠写诗逗武则天开心挣面包的,总之有点“小”。这首诗情真意切,
但还是不免有点“小”。
    同是被贬召回,刘禹锡则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
来。”爽。
    人小,诗也大不起来,走得再远也大不起来。
  最好的诗是让人发呆
    最好的诗不是让人立刻有所感悟,而是让人发呆。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每读一遍,就发一遍呆。发了半天呆,还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那是太深切的感伤,是我所不能体会的,只能发呆。为了不继续发呆
,只好不读。可忍不住又想读。如果什么东西可以上瘾的话,发呆应
该是一种。
    如果我是诗中那位旅人,我怎么受得了。
  糟蹋山水
    据说诗人里以乾隆皇帝产量最高,大概也是因为他游的地方最多
。诗产量和旅行路线长短基本上呈正比关系。
    难得乾隆几乎从来就没有卡壳的时候,就苦了那些山水名胜,好
好的衣服招谁惹谁了,硬往上贴补丁。再加上那笔软骨病般的书法,
遂成一浩劫。其实,走的路越多,写的诗越多,这个说法也不一定对
。顾炎武走的路也不少,但写诗少,净忙着记笔记了,此处可屯一营
人马,彼处可以埋伏,全是恢复之计,可见,关键是要有闲。无所事
事,那就是写诗吧。
    这么写下来诗当然要完蛋。
  乱炖
    一帮扬州人联句。末了轮到某盐商,必须用“红”字作结。盐商
情急之下随口诌出“柳絮飞来片片红”。扬州八怪之一金农见他下不
了台,出来救场,说这位董事长其实与古人暗合,诗应该是这样的: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
红。众人都赞好一首怀古绝句。
    东北菜里有一道“乱炖”,就是这个味道。诗人旅行到具有历史
意义的景点,总不免要怀怀古,多半带有乱炖的味道,难怪梅之涣讽
刺说:“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在一个缺乏历史哲学
的国度里,最高明的也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了
。 (《中国青年报》)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