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4.04
【期号】= 2070
【标题】= 登高才能望远——关于如何面对入世挑战的观察与思考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黄功霖
【专栏】=
【正文】=
 

登高才能望远——关于如何面对入世挑战的观察与思考

黄功霖  (2000.04.04)

  登高才能望远
  ——关于如何面对入世挑战的观察与思考
  本报记者 黄功霖
    “入世”在即,经济国际化正大步向我们走来。面对“入世”,
怎样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未雨绸缪,迎接挑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
一个问题。最近,记者对我市发生的部分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
体味到些许道理。
    “黄河口鳖”何以在全国夺冠
    谁也不曾想到,黄河口鳖会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脱颖而出,
一举夺冠。
    名鳖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
    1993年,广饶县西营乡荣庄村农民荣若金偶然从报纸上了解到:
黄河口鳖是一种野生濒危物种,生物性状独特,营养价值比普通鳖高
几倍,如果能进行人工繁育、养殖,是一条有发展前途的致富之路。
荣若金如获至宝,便和同村的荣敏杰,在沿黄河岸边以最高每公斤52
0元的价格收购黄河野生鳖,用10.58万元收购了460只,认真观察、
饲养起来。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对鳖的习性、病害防治等没有深入
了解,他们所养的鳖出现了陆续大量死亡的现象。
    荣若金有一股钻劲,他没有因失败而气馁。1995年,两人又分别
购进240只纯种黄河口鳖进行探索性孵化、培育试验。功夫不负有心
人,经过苦心钻研和养殖,他们终于摸索出了一整套具有较高技术实
力的幼鳖孵化、饲料加工、病害防治、水质保洁、水温控制等生态喂
养模式,形成以养鳖为主,养猪、养泥鳅、种藕等为辅的生态良性循
环链,这样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试养取得了
成功,获得了高额利润。荣若金和荣敏杰经过几年滚雪球式的稳步发
展,养殖方式也逐渐由家庭池养扩大到冬暖式大棚养殖。目前,荣若
金的黄河口鳖养殖场,已发展到占地7亩多,拥有养殖大棚2栋,天然
池塘3个,亲鳖1千多只,商品鳖1500公斤,幼鳖2万多只的规模。199
9年创产值75万元,纯收入42万元。
    好产品只有形成名牌效应,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荣若金等瞅准
’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的良机,把眼光定位于国家名牌水准,信心
十足地拿出自己的产品参加评比。经过多轮激烈竞争筛选,黄河口鳖
脱颖而出。全国水产养殖权威、来自上海专门从事鳖研究的李思发教
授,本来也带着两种产品参加评比,当他仔细研究对比后,毅然推掉
了自己的项目,转而支持黄河口鳖。黄河口鳖就这样被确定为全国名
牌。专家评定会上,一场有趣的“鳖斗”彻底折服了所有专家,强健
、生猛的黄河口鳖轻松地把重量比自己大一倍的另一参展鳖类产品斗
败。黄河口鳖以它丰富的营养价值、生猛的野性,被一致推选为’99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参展的全国唯一以水系命名的鳖类名牌产品。短
短几天工夫,参观黄河口鳖的人达数万,签订合作意向6项。现在,
黄河口鳖闻名遐尔,名扬华夏,每公斤卖价攀升到250元左右,比一
般的鳖每公斤多卖10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十分抢手。
    “黄河口鳖”何以一举成名?可以说是孜孜以求、精心育出名牌
的结果,是以“特”、以“名”取胜!
    “凯银特菜”咋能畅销国内外
    “凯银特菜”是大王农茂集团生产的一种蔬菜,除在国内热销外
,还打入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市场,名声远扬。
    大王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叫响了“向落后的传统农业宣战
,向科学的现代化农业进军”的口号,他们面向市场,打破传统的农
业种植结构和良种结构,确定了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色菜作
为主导产品。他们有胆有识,投入4000多万元的巨资,建立了3000亩
的全国最大的保护地栽培特色蔬菜基地,建成了1200个大棚规模的高
科技示范园区,全部引进以色列品种与滴灌技术,从生产、管理、品
种、品牌到包装上市,都实行工厂化经营机制管理,形成了日产优质
蔬菜60吨的能力。
    他们生产的麦卡比圆椒长得比拳头还大,重的达六七百克,轻的
也有300多克,色泽纯正,吃到嘴里甜脆可口,真说不清是蔬菜还是
水果;黄西葫长得和黄瓜一个样,浑身金灿灿,肉多瓤少,一咬又脆
又甜,也可以当水果吃;黄瓜不带刺,大西红柿掰开不淌水,小西红
柿长得像樱桃。这些从以色列引进的、以“凯银特菜”为品牌的新品
种,在目前国内市场非常少见。不仅好吃、耐贮运(放一二十天没问
题),而且高产(是国内同类品种的二三倍),占地1亩的大棚一年
能产1.5万公斤,一般情况下1公斤能赚2元多。
    “凯银特菜”很快名声大振,被省、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
为无公害蔬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并以特有的品质、
良好的口味打进各大星级宾馆和蔬菜超市,荣登大雅之堂。有的消费
者还把它当作艺术品,把玩欣赏。同时,80%的特菜通过边贸进入了
俄罗斯境内,引起当地市民的浓厚兴趣,人们争相购买,在俄罗斯市
场上成为叫得响、吃得开公认的驰名商品。结果,公司60吨的日产量
仍不满足市场的需求;预购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
沓来,以致经常出现脱销的现象。
    “凯银特菜”从生产到上市,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咋能创造畅销
国内外的这种神奇现象?记者认为,缘于他们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敢想敢为。
  三利罐头高市场份额的由来
    罐头是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出口到日本、欧洲和
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澳大利亚芦笋罐头出口占中国对澳芦
笋罐头出口的50%以上,对日本葡萄罐头出口占中国对日出口的20%
以上,并且葡萄罐头产量连续两年雄居全国第一。
    骄人的成绩是怎样取得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
公司成立伊始,经过市场调研,他们认为“民以食为天”,高品质的
食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此把产品定位在追求天然、营养、方便、
快捷、卫生的世界食品消费潮流上,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罐头
、速冻蔬菜、出口包装、保鲜水果四大类50多个品种,年生产各种食
品一万吨。公司自建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为此,公
司舍得投资购买先进设备,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罐头生产线4条,500吨
的丹麦进口冷库一座,食品速冻机及配套加工设备;公司采用国际标
准,在全省食品生产企业中率先通过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
一整套严格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
不断提高,以过硬的质量占稳了国际市场,如生产的葡萄罐头在日本
罐头协会组织的评比中名列第一,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自1992年以
来,公司共出口产品2.5万吨,自营和代理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今
年以来,公司仅葡萄罐头已与外商签订200多万美元的出口合同,继
续呈现喜人的态势。
    三利罐头高市场份额的秘诀何在?记者认为,是敢于参与国际竞
争,奋力开拓市场,尤其是以质量赢得市场。
    登高才能望远。为啥同在一个地方,干的也没有啥稀奇的项目,
无非是种植、养殖、加工,人也相互认识,没有“三头六臂”,但为
什么他们能搞出名堂,赚了大钱;有的却平平常常,弄个小钱;还有
的甚至得不偿失,反而赔了呢?确实值得深思。笔者认为:说一千,
道一万,他们成功的经验,尽管项目不一、情况各异,各有各的拿手
戏,但关键是他们瞄准市场,苦练内功,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质
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拿到了到市场上搏击风浪、出奇制胜的“通行
证”。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入世”,以上三个近在眼前
单位的做法,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吗?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