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5.02
【期号】= 2094
【标题】= 小作坊勇闯大市场——关于耿家村豆油生产的调查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耿锦锋 王学义
【专栏】=
【正文】=
 

小作坊勇闯大市场——关于耿家村豆油生产的调查

耿锦锋 王学义  (2000.05.02)

  小作坊勇闯大市场
  ——关于耿家村豆油生产的调查
    近日,垦利县耿家村刘洪玉、刘新力二人合伙兴办的豆油坊正式
投产。至此,该村大豆加工作坊已发展到15处,年大豆加工能力达30
00吨,年产豆油330吨,豆饼2670吨,产值650万元,加工、销售人员
100多人。大豆加工业已成为耿家村响当当的致富产业。
    耿家村的大豆加工业何以越做越火?
    发展之初,主要是选择了一个好的投资方式。兴办一个年生产能
力200吨的豆油坊,购买设备、建设厂房和流动资金共需4万元左右,
一家一户大多达不到这个经济实力,联户合伙投资就成为该村兴办油
坊的主流。1992年春,耿家村第一处油坊诞生,村民成平安、耿振河
合伙投资3万元购进3套榨油机械,原料主要是本村生产的大豆。由于
起步早,又是独家生产经营,仅半年时间,就获利3万元。在其带动
下,当年该村又新上4处油坊,都为合伙投资经营。联户合资兴办油
坊成了该村以后几年的投资热点。
    占领市场,靠的是良好的信誉和健全的购销网络。耿家村一开始
发展大豆加工业,就把质量、信誉当作油坊生存的本钱,从不掺假,
坑害客户。现在该村生产的豆油已小有名气。成为方圆百里的抢手货
。正是由于该村的豆油畅销,村民发现贩卖豆油大有可为,一天走村
串户下来,销售豆油100公斤左右,获利30—40元。目前,该村贩油
户达20多家。这些油贩边卖油,边收大豆,不仅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还促进了大豆加工业的发展。
    滚动发展,得益于规模战略和建立合作组织。面对日趋激烈的市
场竞争,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形势越来越严峻。该村年加工大豆能力
3000吨,相当于2万多亩大豆的产出,仅靠就近收购已不能满足生产
需要。1999年4月,耿家村大豆加工专业合作社成立,小舢板组成大
航母。合作社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联起手来,统一作了规定
,杜绝不正当竞争。同时,也以大规模和良好信誉打开了外地市场,
使该村的大豆加工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耿锦锋 王学义)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