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5.25
【期号】= 2114
【标题】= 靠陆偏吃海 扬帆闯富路——北河南村调结构闯富路侧记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王学义 段延军
【专栏】=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正文】=
 

靠陆偏吃海 扬帆闯富路——北河南村调结构闯富路侧记

王学义 段延军  (2000.05.25)

  靠陆偏吃海 扬帆闯富路
  ——北河南村调结构闯富路侧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西宋乡却有这样一个小村
,村子并非傍海而居,村民并不世代以耕海为生,但近10年来,这个
村却旱地里扯起了大风帆,世代务农的村民造起渔船60多艘,干起了
海上捕捞的营生,并由此改变了往昔贫穷的面貌。昔日低矮、简陋的
小土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整齐的砖瓦房;过去一台缝纫机便
是全村的奢侈品,如今大多数家庭却彩电、冰箱、组合音响等家电一
应俱全……这个村就是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北河南村。
    说到北河南村的发展要从九十年代初说起。那时,这个90多户27
0多口人的小村守着700多亩盐碱地,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虽说村
里已开垦了部分稻田,但由于黄河持续断流引不来水,也无法耕种。
新的致富路子在哪里?村两委开始了新一轮脱贫致富的探索。数着村
里一家一户的日子,村两委从当时村里两家养船户上琢磨出了门道:
何不发动群众走出土地到大海上闯一闯?原来,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北
河南村,在大集体时就象众多临河的村子一样有两条木船,开始在河
道上跑运输,后来转入大海捕鱼,每年为村集体创来部分收入。土地
承包的时候,这两条船也就包给了原来驾船的两户村民。靠着这两条
船和多年积攒起来的闯海技术,这两户村民逐渐在村里冒了富。在征
得乡党委的支持后,村两委开始实施“渔业兴村富民”的致富蓝图。
村里无偿拿出黄河滩区仅有的30亩好地做“造船场地”,拿出仅有的
5万元作贷款贴息,由村两委出面协调并担保。为每家造船户贷款300
0—5000元。并规定,凡造船下海的村民,其集资、提留、乡村工程
三年全部由村里负担。1990年,村里6家经济条件好的村民率先造起
了6只渔船。一年下来,每只船少说也有万把块钱收入。从此,北河
南村民认上了这条致富路,一年一年,六七只船的增加,发展到今天
60多只渔船的规模,北河南村又有了“渔村”的称号。
    家庭无壮劳力不能出海的户与渔业户收入逐渐拉大,怎么办?19
95年,村两委又出台了一项新的富民政策:将养船户的土地,除留下
极少的口粮田以外,全部收回,改旱田为水田并配套水利设施,低价
承包给种田户。这样,既增加了种田户的收入,又利于渔户安心海上
生产。目前,村里20多户种田户户均土地20多亩,一年下来,有的户
收入在25000元以上。
    旱地里扯起大风帆的北河南村,在致富的道路上展现的是另一番
亮丽的风景。 (王学义 段延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