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6.07
【期号】= 2125
【标题】= 碱地栽苇种苜蓿 往日包袱变财富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顾国岭 王宝国 汝玲
【专栏】=
【正文】=
 

碱地栽苇种苜蓿 往日包袱变财富

顾国岭 王宝国 汝玲  (2000.06.07)

  碱地栽苇种苜蓿 往日包袱变财富
    利津讯 盐碱地占土地面积80%的利津县付窝乡在产业化结构调
整中以草代粮,大力发展抗碱苜蓿和芦苇生产,使不起眼的小草渐渐
长成了付窝乡的大产业,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付窝乡的大片盐碱地曾一度成为富民强乡的包袱和制约经济发展
的瓶颈。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深入调查论证,达成了共识:发展苜
蓿和芦苇生产是把包袱变财富化劣势为优势的一条好路子。乡里先在
前进一村种植抗碱苜蓿400亩,亩效益达到1300多元,是种粮效益的
四五倍,激发了全乡种苜蓿的热情。乡里及时加以引导,并与山东省
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签订了回收合同,成立了科技服务公司,提供良种、
技术指导、收割、销售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今年春天,
全乡苜蓿种植发展到8000亩,不久,又与北京众绿森农牧开发公司签
署了开发一万亩牧草合同。与此同时,乡里抓住王庄灌区修建万亩沉
沙水库的契机,沉沙造田种苇,仅崔范村就发展芦苇种植3000多亩,
实现产值180万元,据了解,今年全乡苜蓿芦苇种植均超过一万亩,
不起眼的小草长成了付窝乡农民的摇钱树,成了付窝乡的大产业。
  (顾国岭 王宝国 汝玲)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