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7.03
【期号】= 2147
【标题】= 小尾寒羊火了下镇——下镇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小尾寒羊的调查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王文元
【专栏】=
【正文】=
 

小尾寒羊火了下镇——下镇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小尾寒羊的调查

王文元  (2000.07.03)

   小尾寒羊火了下镇
  ——下镇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小尾寒羊的调查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选准适合当地发展
的路子。地处垦利县最东部的下镇乡,从本乡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小
尾寒羊,为增加农民收入找准了路子。自入春以来,这个乡在村与村
之间调剂小尾寒羊500只的情况下,又从外地购进小尾寒羊良种母羊6
00余只,全乡掀起了养殖小尾寒羊热潮,在去年饲养量7500只的情况
下,到今年,全乡小尾寒羊饲养量可达1.5万只,全乡户均7.5只,成
为全市名副其实的小尾寒羊专业乡。
    一、观念一变值千金
    下镇乡东邻渤海,土地辽阔,全乡9046口人,25个村,有土地46
.8万亩,其中荒地14万亩,真可谓是资源丰富。但是,在自然经济方
式下,大片大片的草场在自然放牧下,由于春啃、夏踩、秋刈、冬烧
和乱垦滥采,使嫩弱的草原疮痍斑斑,大片的草场严重碱化,寸草不
生,成了油光碱。乡党委、政府领导一班人痛定思痛,充分认识到,
再这样靠自由的放牧发展畜牧业,随着草场逐步缩小,养殖业也会萎
缩,要利用好资源优势,更要注重保护好资源优势。因此,他们立足
本乡实际,通过多方考察论证,确定引进适合当地圈养的小尾寒羊。
    1997年冬,市委书记国家森来到下镇乡西十四村搞调研,在和乡
村干部及当地群众的广泛交谈中,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国书记十分支
持发展养殖小尾寒羊。西十四村两次从梁山购进了200只小尾寒羊良
种母羊,西十四村成了下镇乡第一个小尾寒羊专业村。适宜于圈养的
小尾寒羊繁殖快,很快受到了当地农民的青睐。小尾寒羊母羊一般一
年生两窝,一窝二至四只,多的五至六只,且小羊长到5个月又具有
繁殖能力。西十四村的小尾寒羊养了半年就由200只繁殖到460只。到
秋后一算账,养一只小尾寒羊母羊,一年收入1200元以上。农民们扳
着指头算成本账,算效益账,越算越感到合算。于是,在西十四村的
示范带动下,去年,全乡已有二十村、四合村、前七村、惠鲁村等15
个村纷纷养起了小尾寒羊。
    下镇乡干部群众另一观念的转变是,充分认识到封育草场和种草
的重要性,封育草场和种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养小尾寒羊
的饲草问题。今年,这个乡划出了7000亩草场进行了封育。并与中国
农科院联系,引进试种抗盐碱的牧草——鲁梅克思,并落实种植苜蓿
1500亩,甜玉米、甜高粱1000亩。
              二、政策优惠促养殖
    为了支持农民养殖小尾寒羊,下镇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
列优惠政策,加快小尾寒羊专业乡建设进程。鼓励全乡各村和各家各
户多养小尾寒羊,乡党委、政府规定:对年终存栏超过30只,人均超
过10只,并完成当年应交税费的户,可免除本家庭一个劳力的义务工
。对年终存栏超过60只,人均超过15只,并完成当年应交税费的户,
乡政府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为其披红戴花,授予荣誉称号,并给
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年终存栏人均达到10只以上的村,并能完成当
年应交税费的,奖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各1000元现金。对愿意
发展种草的村户,乡里给予大力支持,统一规划土地。对愿意建养殖
小区的村、户,乡里帮助联系贷款和周转金,给予资金支持。
    三、配套服务上规模
    下镇乡在抓小尾寒羊专业乡建设中,围绕配套服务做好文章。为
了使全乡的小尾寒羊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系列化管理,形成规模养
殖规模效益,乡里成立了小尾寒羊专业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
关人员组成专业队伍,靠上抓这项工作。乡里成立了小尾寒羊品种改
良推广站,并成立了小尾寒羊发展合作社,服务系统的配套完善,使
小尾寒羊养殖从购买种羊、品种改良、喂养、疫病防治、销售形成了
全方位的服务。乡里计划,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建小尾寒羊交易市场
和饲料加工厂。(王文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