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7.06
【期号】= 2150
【标题】= 甜苹果“酸”与酸苹果“甜”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一言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甜苹果“酸”与酸苹果“甜”

一言  (2000.07.06)

   甜苹果“酸”与酸苹果“甜”
  一言
    如今,苹果卖难早已不是新闻了。君不见,每当收获时节,果农
们望着堆成小山似的苹果无人问津,而愁眉苦脸,长吁短叹:这么好
的苹果,又大又圆又脆又甜,怎么就没人买呢?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市场上专门用来加工苹果汁的酸
苹果却奇缺无比。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用于加工苹果汁的酸苹
果至少尚需要八十万吨,但全国的酸苹果却数量极小,不得已,生产
苹果汁的厂家只得用甜苹果来代替酸苹果。
      一方是积压如山,甜里含着“酸”;一方是奇货可居,酸里透
着“甜”。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在农村,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发生在苹果种植这一项上。产
与销的脱节,在许多地方的诸多生产领域,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不少地方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选择生产项目时,
不是按照市场规律和行情,而是常常犯“脑热”病,脑子一热,说上
什么项目,唿啦啦一齐上,但对产品日后的销路问题却考虑得很少或
不够具体和长远。不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不制定科学有效的营
销计划,就匆匆上马,到头来,不“栽跟头”才怪呢!
    如今种地种什么,怎么种,究竟谁说了算?当然是市场!这一点
,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但不可
否认的是,当前,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是很强,市场信息还不是很灵
,对市场经济研究得还不够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
,非常希望当地的政府部门在这些方面能多给予农民群众一些引导、
扶持和帮助,让农民群众少走弯路,促使农民群众尽快走上市场路、
致富路。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