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9.05
【期号】= 2202
【标题】= 巧借缓冲之力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张吉山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巧借缓冲之力

张吉山  (2000.09.05)

   巧借缓冲之力
  ○张吉山
    在动力学上,“缓冲力”的意思是指在动力结束之后由于惯性的
作用,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作用力,使这一作用力继续发挥效力。引
申到军事学上,便有了“缓兵之计”之称。古时汉朝飞将军李广率百
骑巡逻,突与数千匈奴骑兵遭遇,此时,李广对部下说,我们现在如
果往回逃跑,敌人必然追杀;如果不跑,他们反而怀疑我们施展什么
诱兵之计,而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李广带领士兵前进到敌队附近的
地方,下马解鞍。果不其然,夜幕降临,敌兵怀疑周围有汉军埋伏,
急忙撤走。李广见敌人大队人马离去,才安全撤出。
    李广巧用“缓兵之计”,终于摆脱了困境,但“缓兵之计”毕竟
是权宜之计,只可暂缓一时的困境,不可作为长久之计。其实,在商
界,用好用活“缓冲力”也常常能使自己的企业摆脱困境,甚至走出
一条全新的振兴之路。企业生产与经营,有兴则有衰,有起也有落。
许多时候,当一项新产品问世之初,需要走过一个从起步到兴盛的过
程。之后,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变化,老产品逐步淘汰,被新
产品所代替,如果不及时研制出新的替代产品,企业就有可能走向衰
落。事实上,企业的衰退并非一夜间从兴盛走向衰亡的,而是往往要
经过一个过程。一些“老字号”企业本身在品牌、产品质量、市场份
额等方面存在着强大的“惯性作用”,即使产品被淘汰,一般总能维
持一段时期,有一段“缓冲力”。只要企业充分把握好市场经济规律
,巧妙利用“缓冲力”的作用,在“缓冲”期间想方设法留住客户,
占领市场,必要时,为了保住市场份额,甚至采取赔本销售的方式。
当然,这种“缓兵之计”只起到缓解、延缓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关键的是,企业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缓冲期
间及时开发、研制出新产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