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09.18
【期号】= 2213
【标题】= 听取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出席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武卫政 孙杰
【专栏】=
【正文】=
 

听取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出席

武卫政 孙杰  (2000.09.18)

  听取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出席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人民日报记者武卫政 新华社记者孙杰
)中共中央今天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
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
空间,将有力地增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调动
全国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和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把这个战略决策实施
好,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对逐步达到社会主义的
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实
施西部大开发,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
策,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
    座谈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
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
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等出席座谈会。
    江泽民在座谈会开始时说,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历
来高度重视,全国各族人民也十分关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
国跨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十五”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全国各条战线都在积极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国务院有关部门
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设想,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
情和干劲很高。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十分关心,积极献计献策。可以说,我们研究和实施西部大
开发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协助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
人和无党派人士200多人,从5月上旬开始至7月底历时两个多月,分7
路赴新疆、西藏、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贵州、
云南、重庆、鄂西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70个地区市县,就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
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等关系西部地区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进行深
入的考察和调查研究。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在座谈会作了汇报
发言。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民建中央
主席成思危,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致公党
中央主席罗豪才,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王文元,台盟中央主席张
克辉,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无党派人士、中科院院士曲钦岳在会
上介绍了考察的情况,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全国工商联名誉副
主席孙孚凌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周铁农在发言中指出,西部大开发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要从国家大局出发,合理布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丁
石孙提出要注重造就一大批立志开发西部的高素质人才。成思危认为
,西部大开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发挥政府和市场
的双重推动作用。许嘉璐着重谈了西部大开发中的教育问题,提出要
注重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蒋正华提出要支持鼓励西部条件比较好的
地方优先发展。罗豪才说,西部地区既要推进工业化,又要努力促进
信息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王文元
就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谈了意见。张克辉就如
何引进外资、港资、台资提出了建议。经叔平提出,要坚持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西部地区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曲钦岳就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的中草药资源发表了见解。
    大家在发言中一致认为,通过这次考察活动,各民主党派、工商
联和无党派人士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决策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的信心和决心,同
时也进一步认识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大家还谈
到,这次考察活动是党外人士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一次重要实践,开辟
了参政议政的新领域,使党外人士进一步了解国情,增进了共识,加
强了同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关系,推进了多党合作事业的巩固和发
展。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江泽民总书记作了讲话。他说,从发言
中可以看出,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大家进一步领会了邓小平同志提出
的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进一步认识了西部
大开发对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中
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
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部地区的发展必将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江泽民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大
力支持和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
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大贡献。进入新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
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也使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
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向第三步战略目标不断迈进,必须采
取一些重大的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就是这样一个举措。
    江泽民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
求,特别要注意牢牢把握好两条:一是必须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
事。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适应在深化改革和扩大
开放的新条件下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
,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
行、逐步推进,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有序、快速、高效地展开。首先要
搞好科学规划,选准实施重点,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关系西部发展全局
的重大问题,带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在项目决策时,要统筹考虑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西部地区资源、生态、经济、
人口和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发展要结合起来,努
力形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
格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换政府职能,通过经济、政策、法律
等手段,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在推进经济
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高度重视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使西部地区
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二是必须埋
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几代人坚持
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加紧做好各
项工作,又要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有计
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短期
行为,更不能搞花架子。国家和全社会都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持和
帮助,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更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
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江泽民说,我国有五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
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
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根本
保证。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做好
党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培养少数
民族中青年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良
好的环境。
    江泽民指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蕴藏着丰厚
的人力、物力、智力资源,大家在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中是可以大有
作为的。统一战线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了
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希望各民主党派、工
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立足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西部大开发中推
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科技
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任务,继续探索和创造新的更有效的方
式与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西部开发贡献力量。
    江泽民说,这些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
党派人士,先后就三峡工程建设、苏南和浦东开发、京九铁路及沿线
地区发展、促进两岸“三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问题进行考察
,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做好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
用。这些活动,不仅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知情出力创造了条件
,对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有计
划有重点地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是发挥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一种好
形式,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种好方法。只要
我们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亲密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群策群力的政治优势,我们的
事业就能更好地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
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重要作用,以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
向前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