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11.04
【期号】= 2252
【标题】=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版次】= 03
【版名】= 专刊
【作者】= 薄其明
【专栏】= 黄河口漫话
【正文】=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薄其明  (2000.11.04)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薄其明
    人是生产力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化金融业管理中,
“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企业的发展潜力根本在于职工素质的高低
及其创造性、工作积极性有效发挥的程度。
    如何发挥人的潜力笔者认为: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做好思想
政治工作。首先要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通过学
习,使他们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今后的主要
目标,明确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其次,通过思
想教育,使“改革”意识充分渗透到信用社职工的心目中,使他们认
识到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社会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信用社改
革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要教育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对待改革中出现的
种种矛盾和问题,使他们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改革方向,从而
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三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运用“顾
客至上、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标准来规范信用社职工的思想行为,
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深入持久地开展“四讲一服务”、“青年文
明号”等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用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等模范人物
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提高其业务水
平和管理能力。
    因人而宜,量才而用,在人才使用上做到优化组合。从事金融工
作的每个信用社职工,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好,但因工作岗位安排
不适,使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
性,因此,县联社领导要根据每个职工的特点和特长,因人而宜,结
合实际工作需要,把他们安排到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特长的工作岗位上
去,使他们学以致用,各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使集体的力量得到
最大限度地发挥。此外,要破除“论资排辈”、“任人为亲”观念,
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特别是对于青
年人,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自强感,有些单位在入党、
提干、职称评定等方面论资排辈,在某种程度上抹煞了青年职工的工
作积极性。为此,领导同志在这方面要一视同仁,结合每个人的德、
能、绩确定优胜者。
    切实抓好职工的培训工作,搞好智力开发。从目前来看,基层信
用社大多数青年职工是新上岗的,他们缺乏全面、系统的金融业务知
识,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同时,热切盼望上级行社或有关部门举办一
些专业培训班,尽量多掌握一些金融知识,以便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使自己真正练就一套过硬的业务操作技能,针对这一情况。一是对
职工进行学历教育,积极支持和组织信用社职工参加专业对口的函授
大中专学习,并有重点的选送一批人员全脱产到大中院校深造,以此
不断满足其文化、业务知识的需求。二是定期的开展岗位培训,从内
部选拔或对外聘请有关专业老师,分批分层次地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
行培训,以加强其业务管理和操作能力,适应业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
要。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