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0.11.07
【期号】= 2254
【标题】= 走出去是个朗朗的天——市公路局工程处鏖战日竹路纪实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吴观渭
【专栏】=
【正文】=
 

走出去是个朗朗的天——市公路局工程处鏖战日竹路纪实

吴观渭  (2000.11.07)

   走出去是个朗朗的天
    ——市公路局工程处鏖战日竹路纪实
    他们绝对是支铁军。
    黄河三角洲日新月异的公路发展史已经对此作出不容置疑的注释。
    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在家门口打转转。日渐丰满的翼翅鼓动着
他们要经受外面风雨的洗礼。这一天终于到了。
    1998年10月,正当他们在东青高速公路上奋战正酣的时候,日竹
高速公路就要开工了。他们光荣中标,任务是第四合同段的第一期工
程。第四合同段途经二个乡镇、十八个村庄。要开劈三座大山,修建
二十七个桥涵,需要临时占地二百多亩。为了尽快完成拆迁,不影响
施工进度,市公路局副局长丁建国不顾年龄大,亲自坐阵三庄镇,争
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有时一天要在7公里的路面上跑好几趟。为了修
好日竹路,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庄镇党委书记丁兆
波、人大主任李西胜亲自抓,镇上还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工地上那
里出现问题,他们就出现在那里。
    在山区修路,对于长期奋战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公路局工程处
的将士们来说,这是第一次。
    没有经验,一边干一边摸索;遇到困难,虚心向别的合同段请教
。项目经理闫国强带领40名弟兄硬是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他们
遇山劈山,遇河架桥,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头。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加强了化验室的力量,从工程处抽调
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从事化验工作,工程的每道工序、每一种材料都必
须通过化验关才能使用。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
领导小组,制定了各冬季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各厂队也成立
相应的安全生产小组,实行分项管理,层层落实,确保了工程的健康
进行。
    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用项目部同志们的话说,在外施工,最好不过节。因为一过节大
伙就免不了想家。
    市公路局的领导知道这一点,他们每逢假日都是来日照和大伙一
起过节。今年五一,市公路局的领导们带着全局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
,又冒雨来到了日照,和大伙一块过节。
    晚上七点钟,在简陋的会议室里,摆了三张条桌,食堂炒了几个
青菜。局领导们端着从东营带来的马场酒,站起来和职工一一碰杯,
职工激动了、兴奋了。马强这位从不沾酒的知识分子一连喝了好几杯
,工程处书记许钦辉现场发挥,给职工献上了一首“十五的月亮”,
在整个会议室里,领导和职工谈笑风声,感情融洽在一起,给了职工
以无穷的力量。
    这些节都能挨过去,可到了春节,事情就难办了。工地不能没有
人值班,值班就不能回家过年,这可是件大事。这不,去年春节,项
目部安排于建军和李玉国两位同志在工地值班。他们俩倒没说什么,
可家里却炸开了锅,也难怪,一年到头在外面忙,到头来连个年也不
让在一块过。开始,于建军和李玉国同志的爱人有点想不通。可她们
是明白人,仔细一琢磨,他们不看工地,别人也得看,谁没有妻儿子
女。于是她们一商量,带着孩子上工地,与丈夫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
春节。
    这就是东营筑路铁军的情怀,比大山还大,比大海还广。“天高
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英雄的东营筑路人出色的业绩,印证了这亘
古流传的至理名言。
                          (吴观渭)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