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1.01.01
【期号】= 2301
【标题】= 孙寿龄:走过三个世纪的老人
【版次】= 11
【版名】= 新世纪特刊  大特写
【作者】= 蒋延琳  李西亮  缪宏伟
【专栏】= 今日视点
【正文】=
 

孙寿龄:走过三个世纪的老人

蒋延琳  李西亮  缪宏伟  (2001.01.01)

   孙寿龄:走过三个世纪的老人
    本报记者  蒋延琳  通讯员  李西亮  缪宏伟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也不敢相信——一个106岁的老人还能
独自一个人住在老屋子里,自己照顾自己,而且思维敏捷,行动便利
。新世纪即将来临的一天,记者来到了东营区六户镇邱家村的一户老
宅里,拜访了这位走过三个世纪的老寿星。
    老人名叫孙寿龄,1895年出生,过了年就是106岁了。她的老家
是六户镇北辛村,自十几岁嫁到邱家村以后,除了1942年到1962年期
间逃荒到下镇乡六十户住了20年外,一直都在村里住。老人共有5个
子女,大儿子邱振华今年81岁,自50岁那年突患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
后,现在生活能够自理,二儿子今年74岁,3年前患脑血栓后,一直
卧床不起。村民们都说,老人比他的两个儿子都壮实,自己能照顾自
己。其他三个女儿身体都还不错。整个家族里共有100多口人,老人
的第五代孙子孙女都有上初中的了。
    52岁的老人的孙子邱延松一听记者是来采访祖母的,马上十分热
情地把记者领到一所全部是用土坯垒成的院子里,他告诉记者,这所
老宅子已经有80多年历史了,是祖父祖母结婚时垒的房子,祖父去世
后,祖母一直一个人住在这里。做晚辈的总在劝老人搬出去和自己住
,可是老人一直不答应,坚持一个人住,我们也没办法。
    说着,邱延松便把记者领到老人住的一间土坯屋里。一进门,他
大声的对老人说:“妈(当地土话,给祖母叫妈),报社的记者看你
来了!”记者看到,一位老妈妈坐在土炕上,向门口望。记者把买的
营养品送到坐在土炕上的老人旁边,老人抓住记者的手说:“哎,来
看看我,我就很高兴了,还买什么东西呀!”说着把记者拽到炕沿上
,热情地说:“快坐坐!”老人抓住坐在她旁边的记者的手,欢喜得
不得了。邱延松说:“老人可喜欢孩子了!经常询问曾孙子孙女、玄
孙子孙女的情况。”记者看到:老人头上戴了一顶帽子,脖子上围了
一块围巾,穿着一身洗得很干净的深灰色的棉衣,布满皱纹的脸上,
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土炕上的被子褥子摆在炕角,整个炕上收拾得很
整洁。炕边是一个灶,旁边放着一些干草,另一边的土台子上摆着吃
剩的饭菜。
    同去的六户镇政府的老魏与老人认识。他走过去对老人说:“老
人家,还认识我吗?我是小魏呀!”因为老人耳朵有点背,大声说了
两遍老人才听见。她仔仔细细地端详了老魏一下,突然想了起来,抓
住老魏的手,高兴地说:“我记起来了!老人与老魏拉起了家常,所
问所答,十分清晰,还时不时与老魏一起笑出声来。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老人的大儿子邱振华,侄子邱家珍和老伴也
来到了老人屋里。再加上六户镇政府同去的两个同志,小小的屋子里
人一下多了起来。老人看到六户镇政府的两个同志一直站着,说:“
你们坐下吧!别站着。因为怕耽误老人休息,记者和老人拉了几句,
对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您好好休息,以后我们再来看你!
”老人一听我们要走,非要下炕送我们,被我们婉言谢绝。
    老人干了一辈子接生婆,从她手里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80多岁
那年,她亲手接生了邱延松的儿子后,就一直没有再替人接生。老人
轻易不出门,去年禁不起女儿的撺掇,到沙营大女儿、二女儿家勉强
住了一个半月。那段时间里,老人经常背地里对几个去看望她的孙子
说:“以后可别再来车接了!”今年任女儿怎么叫,也不愿出去住了

    邱延松告诉记者,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耳不聋眼不花,前年还
能自己引针。从去年开始,耳朵有点背,但脑子很好使,一点也不糊
涂。因为老人不愿与孩子们住在一块,7个孙子一人一个月轮流给老
人送水、草和面粉,然后老人自己蒸馒头做饭。平常各家做什么好吃
的,总忘不了给老人送去。
    当记者询问老人吃饭怎么样时,邱延松高兴地对记者说:“妈吃
饭很好,我一个月给她送20来斤面粉,一般剩不下。”他告诉记者,
老人生活十分有规律,以素食为主,菜一般是熬着吃。一天吃两顿饭
,早晨9点来钟吃一顿,吃一个馒头,喝两大碗汤,下午3点来钟吃一
顿,吃一个多馒头,喝两大碗汤。晚上一般不吃饭,嫌吃了饭胃里难
受。每天天一黑就睡觉,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两个月前,他去看老人
,看到老人揉面很费劲,就提出给老人送馒头送熟食,老人坚决不同
意,坚持自己做饭。
    他告诉记者,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有点小毛病,吃一点药就好
。1984年,老人89岁时,夏天傍晚在街上乘凉时被惊马踢断3根肋骨
,附近村庄李宅的接骨医生李俊华给老人贴上膏药,过了不长时间就
好了。去年7月份,老人患突发性高血压,找村里的医生诊断后,吃
了6片降压灵血压就恢复正常了。
    下午1点多,记者又来到老人家里,看到老人正在做饭。她从缸
里舀了两舀子水,往灶里塞了些干草,拿出火柴,划了一下就把草点
着了。然后,从竹筐子里拿出馒头放在箅子上……老人手脚麻利,不
一会儿就做好了饭。老人热情地邀我们一起吃,当弄明白我们已经吃
过饭后,老人才开始了她一天中的第二顿饭……
    不忍心打扰老人吃饭,记者没有和老人告别就离开了正在吃饭的
她。望着老人居住的老宅,回忆起刚才与老人接触时的情景,记者心
里默默祝愿老人身体健康,永远长寿。
    老人家,我以后还来看你!
(附图片)
    孙寿龄老人和晚辈们在一起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