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1.01.01
【期号】= 2301
【标题】= 海洋与水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版次】= 08
【版名】= 新世纪特刊  辉煌“九五”
【作者】= 田旭日
【专栏】=
【正文】=
 

海洋与水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田旭日  (2001.01.01)

   海洋与水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本报讯 建市以来,我市海洋与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
步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海上东营”建设顺利推进。海水养殖、海
洋捕捞、盐及盐化工、浅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各业及科技兴海、海
洋综合管理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形成了海洋一、二、三产业
全面发展的格局。海洋工业已经起步,油气、盐及盐化工业初具规模
。港口建设配套取得突破,海上通道已经开通。东营港一期工程建成
3000吨级泊位5个、专用码头1个、3000吨级船坞1座,年吞吐能力260
万吨。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海洋经济已具雏形。投资环境不断
改善,同其他临海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滨海旅游业日益
兴起,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科技事业已经起步,科技兴
海成效明显。
    渔业创造了同期全省最高的发展速度,在全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
位。建市以来,我市渔业保持了持续而强劲的发展势头,渔业生产规
模急剧扩大,水产品产量、产值以年均26.3%和44.7%的速度递增,
增长速度居全省之首。
    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渔业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渔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海洋捕捞实现了由近海捕捞向外海
捕捞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浅海生产实现了由乱采滥捕、竭泽而渔向有
偿用海、依法养护的转变。三是水产养殖品种实现了由传统常规品种
向名牌优质品种的转变。四是水产养殖方式实现了由粗放粗养向集约
化、专业化、产业化养殖的转变。五是水产开发投资格局实现了由政
府投入为主向吸引外资的转变。
    渔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产业,渔业劳动者收入显著增
加,广大渔民通过发展渔业生产率先进入小康。渔业为我市农村劳动
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增收机会。随着渔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广大渔
民依靠发展渔业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从事传统农业的
群众转产发展渔业,加快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渔业成为实
现农村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发
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渔业经济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从整体发展
来看,渔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产业素质得到
了迅速提升。主要表现在:
    渔业科技含量大幅度增加。建市以来,全市共取得渔业科技成果
60余项,有30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渔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渔业生产基地规模迅速膨胀,生产能力显
著提高。综合性渔业龙头企业不断成熟壮大,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增强
,对渔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水产育种能力明显增强,育
苗企业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良种场1处。育苗水体达到6.5万立方米
。育苗品种进一步增加,育苗能力得到提高。水产品市场建设成效明
显,渔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建成渔港12处。机动渔船数量达到
1466艘、34000马力,其中300马力以上大型渔船20对。
    渔业法制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海域使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有效
地规范了渔业行为,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促进了渔业的快速发展。
 (田旭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