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1.04.02
【期号】= 2374
【标题】= 拓宽融资渠道
【版次】= 03
【版名】= 社会专刊
【作者】= 陈建平
【专栏】= 黄河口漫话
【正文】=
 

拓宽融资渠道

陈建平  (2001.04.02)

   拓宽融资渠道
    陈建平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命脉,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纵观经济发达
地区的经验,开放初期,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二:其一,必须
有宽松优惠的政策;其二,必须具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我国加入WTO的时间已经逼近,经济
全球化已经到来。面对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的改革迫在眉睫,现有
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市场好、前景好的优
势项目,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的领导要真正领会邓小平同志
“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意识,化解矛盾,
顾全大局。要立足东营,在充分联系东营实际的基础上,借鉴上海浦
东、深圳、珠海等地的经验,建立竞争机制。积极引进外地商业银行
、股份制银行、投资公司在东营设立机构,利用外资,参与竞争。把
受条条框框限制的资金通过市场手段转移出来,充分发挥作用,以确
保市委、市政府的政令畅通,确保“十五”计划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建立各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广开融资渠道,简化融资程序,既有
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又有利于盘活资金。例如,可借鉴国外经验,只
要是经过考察论证,认为市场好、前景好的项目,可实行项目担保。
银行投放资金后,对该企业实行资金监控,一方面达到防范风险的目
的;另一方面达到扶持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