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1.05.09
【期号】= 2403
【标题】= 家乡春行
【版次】= 07
【版名】= 黄河口导刊  新淤地
【作者】= 张建文
【专栏】= 乡野拾趣
【正文】=
 

家乡春行

张建文  (2001.05.09)

  家乡春行
  ○张建文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如果要为我们刚刚跨入
的新世纪大门贴一幅春联的话,我想莫过于这两句了。吹越千年的第
一缕春风,又一次光临人间。春草像无数禽雏嫩黄的尖喙,怯怯地啄
破地皮,在衰草下眨动着眉眼,活泼泼的春天就要破壳而出。节令走
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佳境,隐隐约约的春天的姿容,充满着神秘
的诱惑。
    因为探家,我和妻放弃了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回到素有“蔬菜
瓜果之乡”美誉的老家。趁着春光明媚,我用父亲卖水果用的小机动
三轮载着母亲和妻,去参观二姐家种的大棚。
    二姐夫懂车辆维修技术,他在临路的一处大棚边加盖了三间瓦房
,搞起了车辆维修兼配件销售的买卖,天时地利使他的生意十分红火
。走进他的店铺,却发现塑料大棚的入口就开在里面,这样既方便又
安全,设计颇为巧妙。二姐领我们弓身穿过厚厚的土砌墙门洞,觉得
眼前豁然开朗,只见里面果树葱郁、枝繁叶茂,叶底下、枝桠间,隐
藏着累累硕果,果实颜色酡红醉紫,令人赏心悦目,一派桃园盛夏的
景象。初次到来的我们,仿佛误闯“世外桃园”,此时外面春天华美
的乐章刚刚起了个头,春风里仍裹着冬天的余威,这里却已是夏季甚
至秋天的景色了。
    在二姐家另一座大棚里,我们看到了翠枝绿叶间一嘟噜一嘟噜水
晶玛瑙般的以色列西红柿,满室的珠光宝气,令人留连忘返。在这里
,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打工妹,她叫春燕,每年冬天都来二姐
家大棚里打工,听她介绍说,因为这里几乎每家种几个大棚,非常需
要劳力,她们那里冬天闲着没事,都来这里打工,主人包吃包住,一
冬下来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看着生机盎然的大棚作物,不禁为聪明
的家乡人所折服,他们用简易的塑料大棚采集阳光,制造了一室又一
室的春天,勤劳的家乡人是没有冬天的,他们越过冬季,从秋收径直
走进“春天”,在真正的夏季来临之前,他们就迎来了收获的“秋天
”,春燕她们这些打工者,像候鸟一般,年年飞到这里分享春色。大
棚里面可是寸土寸金,二姐在桃树的空隙里插花种着一二畦春韭、三
五垄生菜、七八棵香椿,皆用农家土杂肥,不施化肥农药,青灵灵、
翠生生,都是市场上不易买到的无公害蔬菜。二姐和妻或割或采,不
一会儿便收获了满满一竹筐,妻说要捎回家赠与楼上的邻居,共同尝
个鲜。
    我爬到大棚顶上,放眼望去,覆着塑膜的大棚一座连着一座,像
泛着粼粼波光的蔚蓝色的海洋。这些大棚里面来自美国、以色列、荷
兰等国家的西红柿、七彩椒、油桃、花奔等等应有尽有,每一个里面
都是别有洞天。我惊讶于家乡农民所具有的现代农业生产的眼光,这
些大棚已初步形成既有科技示范内涵,又有游览外延的观光农业景点
。是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荡过的这片土地,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一座座大棚,正酝酿着一场现代农业生产的革命。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