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1.08.31
【期号】= 2500
【标题】= 让黄河口鳖长留母亲河
【版次】= 02
【版名】= 黄河口导刊  本地事
【作者】= 李军章 王海林
【专栏】=
【正文】=
 

让黄河口鳖长留母亲河

李军章 王海林  (2001.08.31)

  让黄河口鳖长留母亲河
    从广饶县城东行20公里,穿过一条玉米地里的沙石小路,就到了
大王镇荣若金的黄河口鳖养殖基地。
    黄河口鳖啥样?和我们通常见的中华鳖差不多。但如果我说,一
只1.5公斤重的黄河口鳖能把3公斤重的江南中华鳖咬得稀巴烂,你可
能就会惊诧于它的凶猛、剽悍了。
    荣若金与鳖打交道的历史已有25年。19岁时就跟一个亲戚学养鳖
,那时养的是太湖鳖,产量大,价钱却不高。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
会,他翻看东营地方志,发现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曾出产一种鳖,裙边
厚,背呈黄色,王字型明显,食用口味好。他立即来了兴趣。自己骑
上自行车,从利津黄河入海口沿着黄河大堤一路上行,风餐露宿,一
直到达河南、山西,白天蹲在河边看,晚上拿着手电筒照,看到哪儿
冒水花,就一个猛子扎进去。那年,他共摸到了两只。他说:“鳖这
种玩意儿爱静,看到人就往沙里扎,一动不动,所以很好逮。但这几
年黄河净断流,黄河口鳖几乎绝种了。”
    找到了原种鳖,他养殖的积极性立马高起来。但骑自行车太费时
,他就借钱买了辆嘉陵摩托车,顺着黄河边沿河寻找。1995年,他共
逮到了200多只,在村南自己的承包地里挖了个一亩地见方的坑,雇
了拖拉机运来黄河水,当年就见了效益。
    搞养殖就再没功夫顺着黄河找鳖了,这难不倒荣若金,因为在他
前几年找鳖的时候,黄河边上许多人就跟在他后面学。如今,从山西
到利津,一共有60多个摸鳖点专门给他送鳖。当然,这就需要付钱了
,有时一斤要500元,老荣倒不在乎花钱,只要鳖不被别人弄走,再
大的价钱他也出。
    荣若金弄来原种鳖,就让它们交配、孵蛋,蛋和第二代鳖卖出去
,原种鳖是绝对不卖的。因为,他还要为全国水产养殖权威、上海水
产大学首席教授李思发教授留着,供他做科研,研究这黄河水系的独
有物种。李思发教授曾说,长江有中华鲟,黄河里有黄河口鳖,这是
祖国两大母亲河的独特物种,得好好保育。荣若金听了很激动,自己
做的事看来还“很伟大的”,尽管当初养鳖的初衷是挣钱。
    1999年10月25日,是荣若金最高兴的日了,他的鳖在这一天扬了
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他的鳖被评为甲鱼类惟一
国际金奖。“当年,有68个国家的鳖类前去参展,品种有200多个。
评到最后,只剩下我和农业部水产处、省水产厅和国内水产权威李思
发教授送去的四种鳖,通过无记名投票,黄河口鳖脱颖而出。
    去年5月份,荣若金花了8000多元,到国家工商局为自己的鳖注
册了“黄河口”牌商标,今年“五一”正式启用。这一下,黄河口鳖
美名远扬,青岛、大连、广州、夏门等地的水产进出口公司都给荣若
金发函,要订购他的黄河特产,这下荣若金犯愁了:虽然黄河口鳖比
其他的鳖贵出三四倍,出口效益肯定很好,但他现在的养鳖基地只有
20亩,每年也仅能产商品鳖30来万斤,可这些进出口公司一要就是10
多吨,加上他1万多只原种鳖也不够。他上哪儿弄那么多去?李思发
教授得知这一情况,鼓励他扩大规模:“你的黄河口鳖是名牌,但没
有产量和规模,至多是个铜牌,你要把你的基地建成国内惟一、规模
最大的原种鳖养殖场,那样,你才算赢得了金牌。”
    这时,有人提出以500万元买下荣若金的基地和他的黄河口牌商
标,荣若金坚决不干,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到银行贷了些款,
凑足了330万元,要在养殖场的西边建个80亩地的养殖基地。现在全
县20多个养殖网点以他的基地为龙头,组建了东营市黄河口鳖原种繁
育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他任总经理。县里给荣若金做好后盾,计划建
一个引水渠,从黄河一路引到大王,这样荣若金就不用再一次次地开
着三轮摩托到黄河里取水养鳖了,同时,也可解决黄河以南农业用水
。荣若金听到这消息,比中了福彩大奖还高兴。
                              (李军章 王海林)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