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12.30
【期号】= 2900
【标题】= 大力发展我市教育事业
【版次】= 03
【版名】= 理论专刊
【作者】= 张义泉
【专栏】=
【正文】=
 

大力发展我市教育事业

张义泉  (2002.12.30)

   大力发展我市教育事业
    张义泉
    党的十六大报告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发
展的目标和任务,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工作要求,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行
动纲领,对未来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
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贡献,也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
发展的目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标志和基础的教育,必须始
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为此,我市要继续
实施“科教兴市”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
性作用,坚持创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市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人才基础、
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从而提供应有的现实生产力。
    教育工作要积极加强“两个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
在完善我市城区院校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城区人口规模膨胀的实
际,新建一批高中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学前教育园所。要结合农
村学校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实施,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
教育装备的投入,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
结合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
,力促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先导型”的转变;要优化师资
结构,科学构建教师管理体制,努力使我市教师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
开发和有效利用。
    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基本”。一是,在今后五年基本普及
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三年的十五年教育。要在高水平实施九年义务教
育的基础上,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尽可能的消除城乡教育差别,让
农村的学生和城区的学生一样接受良好的优质教育,从而实现城乡教
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基本形成符合区域实际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
教育体系。我市的教育发展要通过大投入、大改革、大开放,进一步
增加“广度”(构建大教育)、“长度”(建立终身教育)和“深度
”(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优质学校教育),各教育层次之间
,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尽可能达
到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基本建立起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终生教育体
系,从而促进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的形成。三是,基本实现以现
代信息技术为主体,以高标准建设“校校通”工程为标志的教育现代
化。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加速器。我市要乘“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与实现,利用现代科技包括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优
化配置,并以此武装教育和学习者,促进和改善全市人民的学习方式
和学习质量,由此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新教育体系中,形成教育
发展的新平台。 (作者单位:市教育局)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