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5.10
【期号】= 2704
【标题】= 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
【版次】= 03
【版名】= 油田专刊
【作者】=
【专栏】= 纪念建团80周年
【正文】=
 

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

  (2002.05.10)

   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
    近年来,东营团市委以“三个一”(即选配一个好团支部书记、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心工作开展
一个好的主题活动)为统揽,按照“典型带动、分类指导、以制度促
规范、以活动促活跃”的总体工作思路,有力地推进了全市非公有制
经济组织团建工作。
    一是选配一个好团支部书记。团市委在赴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抽
调专门人员组成非公有制经济团建工作督导调研组,深入企业,与其
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接触,对团支部书记的配备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团
员和青年数量较多的企业,配备了团的专职干部。团组织的负责人是
兼职的,从企业管理层中的青年党、团员中选拔产生,形成“以专职
为骨干,以兼职为主体”的任职形式。同时,按照“政治上最强、业
务上最精、作风上最硬”的培养目标,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
干部的培养,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二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运作机
制。首先,探索团组织建立机制。团市委以青年数100人以上或团员
数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重点,县区团委以青年数70人以上
或团员数30人以上的为重点,乡镇团委以青年数50人以上或团员数10
人以上的为重点,对全市符合建团条件的745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
行全面的调查摸底,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指导企业建团。三是开展
一个好的主题活动。号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
,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和青工岗位技能培训活动
,提高企业青工素质,推进企业集体规范作业和标准化管理;围绕企
业的急、难、险、重任务,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等等。截止2001
年底,全市团员数30人以上的82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全部建立了团
组织,建团率达到100%,有力地推动了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 (
本报记者)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