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5.14
【期号】= 2707
【标题】= 当年起家三百元钱 而今创利四百余万——记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舜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张吉山 刘宪雷
【专栏】= 发展民营经济模范剪影
【正文】=
 

当年起家三百元钱 而今创利四百余万——记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舜

张吉山 刘宪雷  (2002.05.14)

  当年起家三百元钱 而今创利四百余万
  ——记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舜
    说起利津工业,就不能不提粮油加工,还有一个不能少的人物,
那就是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舜。2001年,振利公司实现
销售收入1.67亿元,利税476万元,成为利津民营经济当然的排头兵
。作为全市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的掌门人,张振舜绝对称得上是利
津粮油加工业的重量级人物。刚从北京出发归来的张振舜行色匆匆,
伴着他略显疲惫的脚步声,我们走进了他的公司,走进了他的创业历
程。
    二十年前凭着两台机器起家,张振舜带着他的社员们闯进了粮油
加工领域,建起了一处油坊。张振舜是个爱琢磨的人,1980年,在村
里干队长时,下了工他就寻思怎么才能想个法富起来。张振舜的祖上
会轧油,轧油要比种地挣钱,张振舜就想开个油坊,和社员们一说,
全票通过!他从洼地承包费里拿出300元买了两台简易轧油机,用剩
下的钱作为流动资金买来大豆原料,油坊就开张了。三年后,生产队
解散,张振舜和另外9个人共同出资买下油坊,又集资1万元扩大了规
模,向着致富的路继续迈进。
    企业在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小轧油成本高,出油率低
,而且含杂质多,因此只能在低端市场挣扎,利润也越来越薄。为了
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1994年,张振舜又动员全村老少爷们入股融资
191万元,新上了日加工50吨大豆的浸出油项目,成立全市第一家农
民股份制企业——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2000年,张振舜瞄准了国
际前沿的色拉油项目,筹资4500万元,进口国际最先进的以色列设备
,建设了年加工5万吨的色拉油厂。2001年,色拉油厂投产半年即实
现利税300多万元。公司成为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东营市民营经济
五强企业。
    辉煌一瞬间,追求无止境。“虽然说是整天忙忙碌碌,特别是像
我这样五十多岁的人了,有时候也觉得挺累的,但咱是搞事业的,不
能有了几个钱就脑袋发热,还得继续往前走啊。”说到这里,张振舜
一脸的释然。今年,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投资500万元,与哈尔滨工
业大学合作开发大豆组织蛋白项目,仅此一项又可实现年产值1.5亿
元,利税650万元。 (张吉山 刘宪雷)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