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5.29
【期号】= 2720
【标题】= 讲实际 办实事 求实效  六合乡围绕“水”字做文章
【版次】= 03
【版名】= 乡村专刊
【作者】= 陈乃平
【专栏】=
【正文】=
 

讲实际 办实事 求实效  六合乡围绕“水”字做文章

陈乃平  (2002.05.29)

   讲实际 办实事 求实效
    六合乡围绕“水”字做文章
    河口区六合乡党委政府把“讲实际、办实事、求实效”作为富民
强乡加快发展的大事来抓,努力打造经济平台,为全乡经济腾飞插上
翅膀。
    六合乡位于黄河下游,土地碱化严重,耕地面积只有2.08万亩,
人均耕地仅有1.4亩,且瘠薄歉收,农业上很难有大的作为。几十年
来,全乡没有形成一个大的主导产业。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制于
水。但六合乡也有它的地理优势,它是河口区的南大门,有发展商业
、工业和服务业的天然优势。针对这种现象,六合乡在农业上找位子
、寻出路,在“水”字上做文章。去年,乡党委政府投资100多万元
,开挖了一条长5公里的送水沟,为2万多亩土地送去了水。水的问题
解决了,乡里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开发5400亩倒河地,种植冬枣。
今年春季,又在因油田占地、缺水、远离村庄的荒洼里展开万亩土地
复垦,总投资1700万元。六合乡还借助前几年的成功经验,依靠科技
进步,新开发渔农项目5000亩;借市政府包村工作组的力量,为万亩
土地挖沟、修渠、修建扬水站,彻底解决了十多年没解决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六合乡也加快了调整。他们制订了“强农
、促商、抓特色”的新战略目标,沿辛河路抓加工业、饮食服务业;
以三义和三大市场为龙头,抓商业、密集型加工业、服务产业,形成
了城郊经济圈、沿路经济带和乡驻地经济发展中心区。为此,乡里已
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构筑了经济框架,使经济圈、经
济带、小城镇不断壮大、充实,初具城市规模。在种植上,这个乡积
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反季节延时种植
优良品种,使蔬菜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赢得了外地市场。以优
质棉为主的大农业、中草药种植和冬枣为主的高效生态环保农业生产
日趋成熟。六合乡还狠抓了养鸡、养牛、养羊等出口型畜牧生产,并
依托15000亩渔农项目工程,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河蟹等优质水产
品,每亩效益达4000多元。他们还利用10000多亩滩涂发展贝类生产
,力争年内使水产品达到6000吨。
                              (陈乃平)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