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7.05
【期号】= 2752
【标题】= 牵着四方百姓的手——看华誉集团如何实施产业化经营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徐纯亮
【专栏】= 探索者的足迹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典型③
【正文】=
 

牵着四方百姓的手——看华誉集团如何实施产业化经营

徐纯亮  (2002.07.05)

   牵着四方百姓的手
    ——看华誉集团如何实施产业化经营
    本报记者 徐纯亮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畜产品产销形势的变化,以肉鸡为代表、
出口额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山东禽肉加工业也进入了“多事之秋”:单
是去年下半年,就有进口肉鸡大国,以不同的方式暂停中国肉鸡进口
;今年以来又有国家对我国禽肉实行限制。这使我国尤其是我省的肉
食鸡行业经营举步维艰,一些出口市场单一的企业纷纷面临停产和半
停产状态。
    就在这种国际技术壁垒的硝烟战中,作为企业原料来源的“毛鸡
”市场价格也一跌再跌,农民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养出来的一茬茬鸡
卖不出好价钱,信心严重受挫,不少地方一度出现了“弃养还耕”的
现象。
    可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饶县花官乡及其周边地区一些村
镇的养鸡户却没有感受到这种冲击,农民养鸡的热情依然高涨。
    在肉鸡饲养业普遍萧条的情况下,这边缘何风景独好?其中的奥
秘,就是这里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崛起了一个能够真正带动千家万户
进入市场的“龙头”企业——华誉集团。
    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便是无源之水。华誉集团在
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始终将基地农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与他们
真正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带动了基地规模的快速膨胀。
    各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实践已经充分地说明:龙头企业是农业产
业化经营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龙头企业好比一副“扁担”,
它一头“挑”着基地,一头“挑”着市场,其运作水平和牵动能力直
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
    如何发挥好这副“扁担”的作用?华誉集团董事长王跃庆认为,
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便是无源之水。基于这种认识,
华誉集团在培育原料基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正确处理与基地农户之
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起了一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
运行机制,与广大基地农户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实施产加销一
体化经营。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1996年企业发展刚刚起步时,华誉集团就
在基地农户中推行了“合同鸡”养殖,制定了“三保一扶持”的优惠
政策:毛鸡收购实行保护价、供应雏鸡实行限价保护、为农户提供贷
款担保,对遭受风险的困难户以预付定金的方式予以扶持。同时,企
业专门抽出6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义务为养鸡户上门提供
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上鸡前、养殖中和售鸡后的技术问题。为了让
农民养有所学,企业还建起了养鸡示范场,聘请了中国农科院、山东
农业大学、青岛动植检所等高等院所的专家教授前来授课,进行技术
咨询,大大提高了养鸡户的技术水平和饲养效益,确保了基地的健康
发展。
    与农民签订保护价购销合同,对一个龙头企业来讲,要持久地维
系这种契约关系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企业经营不顺利的时候。这几年
,肉鸡市场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更加难以琢磨,因此而与农民
产生矛盾的企业举不胜举。但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幻,华誉集团始终以
诚信立业,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证每一位养鸡户有稳定的收益
,哪怕企业损失再大。去年8月份,日、韩两国对中国禽肉封关以后
,社会鸡价格急剧下跌。但是为保护农民利益,华誉集团并未对毛鸡
实施降价,而是主动把市场风险全部承担过来,一个月就为养殖户补
贴300万元。据了解,这些年来,华誉集团已累计为农户承担风险近
千万元。
    华誉集团两眼盯着市场,双手拉着千家万户,通过建章立制、优
化服务,养上“放心鸡”的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基地规模越滚越
大,不但确保了企业稳定的原料供应,而且带动农民走上了养鸡致富
之路。截至目前,养殖基地已辐射4个市地、6个县区、39个乡镇,带
动养鸡户7000多户,年增农民纯收入6500多万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华誉集团根据国际市场的需
求变化,由过去只追求基地规模扩张,向注重基地质量转变,实施标
准化生产,最终带来了农企“双赢”。
    华誉集团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强
之一,是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这几年,华誉集团按照出口专
厂的标准,新建和扩建了肉鸡加工流水线,形成了年加工1500万只、
冷藏5000吨的能力。同时,企业还配套扩建了年提供鸡苗1500万只、
存栏种鸡15万套的种禽繁育场和年产量6万吨的饲料加工厂,真正达
到了国际标准五位一体的要求。据该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
产品外向度高、管理与国际接轨,加工条件甚至超过日、韩等发达国
家的同类加工厂。
    可是,就是这样世界一流的加工厂,前几年的肉鸡出口也并不顺
畅。随着各种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的盛行,一些肉鸡进口大
国纷纷以食品安全作为首要指标,从农残、药残一直到抗生素,检查
越来越严格,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加工企业本身所能控制的,更多的受
制于原料的品质。虽然华誉集团自身在出口中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
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之企业对原料质量也没有把握,因此也不敢贸
然向这些国家出口。
    在历经了肉鸡市场大滑坡和接二连三遭受技术壁垒的封堵后,华
誉集团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原料基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作为龙头企
业,仅仅能为基地农户“遮风挡雨”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把原料基地
“做强”、“做硬”,才能在产业化经营中提高抗拒市场风浪的能力
,最终实现“农企双赢”。围绕把原料基地“做强”、“做硬”这一
目标,华誉集团像建立企业的标准化一样,把原料基地也纳入了标准
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而这也正是华誉集团的高明之处。
    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基地养鸡户比较分散,生产设施差,管理水平
低,难以实施有效技术监督的实际,从去年开始,集团提出了“公司
+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大户”的运作模式。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
技术等优势,按出口饲养场的认定标准,建设了公司自属的标准化饲
养场,年可出栏肉鸡300万只;在此基础上,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
现有的养殖基地进行改造,企业无偿拿出资金300万元,按15元/平
方米的扶持资金,发展每棚每批饲养量在3000—5000只的专业饲养户
。目前,已验收了标准化鸡舍200个。新建的鸡舍内完全按国际标准
管理,生产过程达到了HACCP认证和GMP生产规范的品质管理要求。为
了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企业从建立社会化防疫体系入手,在种鸡
、饲养、运输等各环节增强防范意识,增加消毒频次,从根本上净化
了养殖环境,降低了生产风险。同时引进日本鸟津气相色谱仪和美国
沃特斯液相色谱仪等世界一流化验检测设备,对饲料营养、细菌指标
、农残、药残等实施监控,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从
而有效地解决了肉鸡养殖生产中的药物残留超标及疫病防疫等问题,
确保了原料基地的质量。
    有了好的原料,自然有了过硬的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
了强劲的竞争力。去年,日本对我国许多肉鸡加工企业进行抽检,一
些大型出口公司的产品因药残超标等原因被“封杀”,华誉集团养殖
的“无药残”肉鸡经过加工后,以其“无抗生素、安全卫生、绿色保
健”等特点在日本赢得了客户的广泛青睐。2001年,集团实现销售收
入3.02亿元,完成出口创汇292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48%。企业经济
效益的不断提高,也为更好地“反哺”基地创造了条件,使得企业与
养殖户的关系更加密切,产业化链条更加稳固。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