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7.12
【期号】= 2758
【标题】= 黄河“人造洪峰”昨日凌晨顺利入海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杨荣寅 高汝民
【专栏】=
【正文】=
 

黄河“人造洪峰”昨日凌晨顺利入海

杨荣寅 高汝民  (2002.07.12)

   黄河“人造洪峰”昨日凌晨顺利入海
    本报7月11日讯 今天凌晨2时,黄河“人造洪峰”顺利入海,入
海口流量达到1880立方米/秒。至此,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已进行了8
天。
    据悉,整个试验数据正在搜集、整理、汇总,最后将经过研究分
析寻求出最佳的使黄河下游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持续时间。作为黄河
口唯一的水文综合机构——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从7月9日开始
,该局各项测报已全面展开。
    黄河“调水调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水
调沙原型人工试验,把黄河小浪底以下800多公里的河道当做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庞大的实验室,进行一场前无古人的大规模调水调沙试验
。7月4日上午9时小浪底水库泄洪,调水调沙拉开序幕。调水调沙试
验的启动,是黄河治理开发从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转变的重要实践,
是世世代代人们由被动治黄向主动治理黄河的转折点,将成为治黄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
    黄河水患,根在泥沙,病在淤积。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
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不能顺利入海,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
,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
偏少,致使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主河槽淤积加重,
致使河道萎缩,同流量的水位逐年增高,导致防汛任务加重,迫使人
们继续为了防洪不断加高两岸大堤。据测算,新中国成立后4次加高
培厚黄河大堤的土方量可以垒就13座万里长城。
    调水调沙是几代治黄人探寻自主调控黄河泥沙的一次伟大试验,
目的在于通过调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创造一种能够冲刷下游河床
泥沙的“人造洪水”,冲刷下游河床,以寻找黄河下游不再淤积的临
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从而解决这条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的泥沙淤
积问题。
                        (记者 杨荣寅 高汝民)
(附图片)
    图为利津水文站工作人员及时测量黄河水含沙量和水流量。
                  (记者 刘文忠 摄)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