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7.17
【期号】= 2762
【标题】= 卖菜论尺寸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张吉山 刘宪雷 闫俊青
【专栏】= 新闻特写
【正文】=
 

卖菜论尺寸

张吉山 刘宪雷 闫俊青  (2002.07.17)

   卖菜论尺寸
    听说龙柏公司的订单蔬菜开始回收了,我们来到公司位于利津县
北岭乡的加工厂收购现场。
    “6毛钱一公斤,比市场价格整整高出一毛钱,这不,俺卖了41
公斤,二十四块六毛钱。”七一村的郭德义老汉欣喜地说。
    “以前种过订单蔬菜吗?”
    “没有,这是第一次。俺种了一亩,才开始摘呢,前两天少一些
,明天就能摘100多斤了。”我见他的菜筐里还剩了几只黄瓜头儿,
便问:“这几只黄瓜怎么没收下?”老郭指了指筐里的黄瓜说:“这
些不够标准,打下来了”。
    原来,订单农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必须达到人家的标准要求。
达到标准的,按保护价收购;达不到标准,公司有权拒绝收购或只按
市场价格收购。这次公司规定黄瓜直径不得超过3公分,粗了不行,
细了也不行,而黄瓜生长速度快,这就要求菜农必须天天摘,量着尺
子摘。
    北岭乡是一个蔬菜之乡,全乡拥有蔬菜面积2万余亩。据分管蔬
菜生产的副乡长卢得合介绍,乡党委、政府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
收,决定引进外资龙头企业,搞蔬菜深加工,重点发展订单农业,建
立公司+基地+市场模式,通过培植无公害、无污染蔬菜基地,即为
企业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渠道,也为农民增收贴上价格保护的标签
,最终形成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基地。今年以来,他们招引威海客
商姜经柏投资650万元建起“龙柏蔬菜加工公司”,计划建设年产500
0吨蔬菜腌制厂、3000吨蔬菜加工厂各一处,产品全部出口日本。 
  (张吉山 刘宪雷 闫俊青)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