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9.06
【期号】= 2806
【标题】= 信用使者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黄利平 张松
【专栏】= 文明诚信  从我做起图文系列报道之一
【正文】=
 

信用使者

黄利平 张松  (2002.09.06)

   信用使者
    摄影/黄利平 撰文/张松
    开栏的话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现代文明的基石,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加强信
用建设,建设文明城市,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促进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黄河三角洲早日建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的新经济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力争
经过六年的努力,树立起“文明立市、诚信立业”的崭新形象,使东
营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为推动信用东营建设
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本报推出“文明诚信 从我做起”图文系列报道

    或许,细心的读者还记得,前不久本报刊登了一幅夺目的特写照
片:一位靠信用社帮助、诚实守信而富起来的老农,非要拉区农村信
用社主任到家里吃饭。一个真心实意地拉,一个边退边谢地躲,在“
信用户表彰会”大红横幅的背景映衬下,煞是抢眼。
    这个主任就是东营区农村信用联社主任杨奎胜。人称“信用使者
”。
    “农村信用社,信字为先;当好传播文明信用的使者,是我们应
尽的天职”。杨奎胜对信用建设不仅认识到位,而且躬身力行,用不
懈的努力和极具创新的工作,打造出了信用使者的崭新形象。
    信用缺失是个社会问题。反映在农村信贷方面,“贷”多而“信
”少,即要求贷款的多,讲信用按时还款的少。欠债不还、逃债、躲
债者日渐增加,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的千年古训仿佛已从某些人的脑
海里割舍而去。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农民要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
诚实守信是先决条件。冥思苦索的杨奎胜决意从本职入手,提出东营
区农村信用社要在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当先锋打头阵。
    干就干好!2000年3月,杨奎胜在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率先提出
了评定“信用村”和“信用户”的构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
了相关的实施办法。确定史口镇为试点后,他走遍了全镇38个自然村
,无论是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交谈,还是走访信贷户和村两委,开
口就讲信用建设的意义,言谈必是诚实守信会给咱老百姓带来多少多
少好处。9个月后,经过严格评定,这年的12月,全市第一个信用村
和第一批87名信用户在史口镇万家村诞生了。
    此举一出,在全区广大农民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用。得到信用
社重点扶持、享受贷款优惠的信用户,成了农民竞相效仿的楷模。这
样一来,不仅村民坐不住了,就连村干部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他们在搞好自身信用建设的同时,纷纷找到信用社,要求到他们村里
搞评定。
    随之而来的全区范围内推广,使一大批信用村、信用户脱颖而出
。全市第一个信用村史口镇万家村书记孟宪彬说得好:“原先买农药
化肥要先交钱后拉货,现在是先拉货后给钱,为啥?因为咱有信用村
、信用户这个红牌牌。信用社办得这件事不光帮助俺农民发家致富,
更要紧的是让俺找回了丢掉的好风气”。
    为农民贷款服务的过程,就是弘扬诚信传播文明的过程。杨奎胜
深知,文明诚信必须立足本职从每个人做起。为此,他在信用社里开
展了争创“文明信用集体”和“文明信用个人”活动,向社会公开服
务承诺,接受大众的监督,杜绝了“以贷谋私、以权谋私”的个别现
象,形成了诚实守信、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并以此赢得了越来越多
客户的信赖。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东营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
额增加了3.8亿元,贷款余额增加了5.5亿元,已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
,为东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讲诚信是最大的智慧。杨奎胜表示,农村信用社愿意起到桥梁和
纽带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同时,当好建设文明诚
信的使者!
    上图:2000年11月8日,东营区农村信用联社为史口镇万家村举
行了“信用村”挂牌仪式。从此,东营诞生了第一个信用村。
    中图:史口镇万家村文明信用户姜树林谈起讲“信用”总是滔滔
不绝。他对东营区农村信用社主任杨奎胜(中)说,前几天,考察了
一个项目,准备投资大干一场。
    下图:东营区农村信用社三年累计为龙居乡桑蚕发展贷款2100万
元。文明诚信使桑农走上了富裕之路。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