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10.01
【期号】= 2827
【标题】= 重提“老黄牛”精神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郭本东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重提“老黄牛”精神

郭本东  (2002.10.01)

   重提“老黄牛”精神
  ○郭本东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现在很少有人再提起“老黄牛”精神了。那
种默默无闻、所求于人的甚少而奉献于社会的甚多的“老黄牛”精神
,过去曾普遍受到敬重。然而,如今的“老黄牛”受到的礼遇似乎大
大降格了,甚至少有人去理会、提及。
    难道不是吗?我们多听说有重奖科学家和厂长、经理的,却很少
听说过重奖“老黄牛”的。果真我们的社会不需要“老黄牛”了吗?
    提起“老黄牛”精神,稍微上了点岁数的人,马上便会想起铁人
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售货员张秉贵、农民李顺达等,他们在平
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整整鼓舞了两代人。那么,为
什么当今社会就冷落了“老黄牛”了呢?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
代,竞争社会,普通岗位上的劳动者只怨他自己没本事,干不了大事
。有人说,现在提倡改革创新,宣传的典型自然就是那些站在时代潮
头的弄潮儿。话是这么说,但也要讲究辩证法,综合分析主客观方面
的诸多因素,一分为二地去看。还有人说,现在是信息社会,科学技
术日新月异,“老黄牛”精神代表的是落后与守旧,不能代表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方向,理应被社会所淘汰。这就值得商榷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人物无论他多么伟大,他的思想要变成现实,也只有通过人民群
众的实践来完成。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无论是机关
、学校还是厂矿、农村,我们的社会既需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改革创新
者,也非常需要扎实苦干的“老黄牛”。没有创新者,事业难以发展
;没有“老黄牛”,则缺乏事业发展的根基。况且,群众中叱咤风云
的人物毕竟是少数,我们的社会更多的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
因此,我们在宣传表彰那些有特殊贡献的“千里马”时,要注意不要
冷落了在普通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老黄牛”。只有把“千
里马”和“老黄牛”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形成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凝聚力、创新力和推动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