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11.04
【期号】= 2852
【标题】= 中国黄金市场打开大门
【版次】= 07
【版名】= 黄河口晚刊  财富周刊
【作者】=
【专栏】=
【正文】=
 

中国黄金市场打开大门

  (2002.11.04)

   10月30日9时56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手举红槌,敲响了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金锣,中国的第一家黄金交易所随之开市。50
年来的统购统销终于被打破,而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单黄金,成为众
家会员拼抢的对象。
    当人们都去出海远航的时候,老老实实坐在岸边钓鱼的人,不一
定就一无所获,因为岸边的鱼儿正好没人钓呢。
                ——某网络评论家提醒现代人
    中国黄金市场打开大门
    黄金和白银是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被作为国际
间支付的重要手段。是除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之外国际通用的第
五大支付货币。1976年4月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牙买加协议”
废除了黄金条款,使黄金迈上了非货币化里程,逐渐向商品的属性回
归。国际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黄金价格不断下跌,使得黄金
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国家之一,中国既是产金大国
,也是黄金的消费大国。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黄金工业体系,黄
金年产量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吨达到2001年的181.83吨。
    在中国,黄金长期以来被作为特殊商品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
配”政策。从事金银生产的企业和个人所采炼的金银,必须全部交售
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销售、交换和留用。
    这种体制在特定时期对于稳定金融物价、支持黄金生产、保证国
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黄金供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计划管理带来的黄金生产和经营缺乏压力和活力的问题也日
益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黄金生产、加工、销售等行业的
进一步发展。
    1999年12月中国白银市场的放开,被业界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
预演”。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白银交易放开后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管
理向市场调节的平稳过渡,发挥了沟通产需、提供信息、形成合理价
格的作用。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白银现货交易市场,上海华通有色金属
现货中心批发市场的白银交易价格已成为国内白银市场的参考价格。
    2000年,中国政府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2001至2005年)纲要。次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
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
所。两个月后,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即跟踪国际黄金
市场价格波动,在充分考虑汇率和对国内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新的
国内价格。这意味着中国黄金价格实现了市场化,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年11月2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始模拟运行。108家产金、用金
及流通企业成为金交所的首批会员。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黄金管理局局长、中国黄金总公司总经理、
中国黄金协会会长成辅民表示,市场体制取代计划体制成为黄金行业
运行的主导经济环境,随着黄金市场的全面放开,政府政策对黄金市
场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逐步减弱,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和机遇逐步
增加。
    据悉,黄金市场的开放迫使相关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面对的
困难和机会。地质勘探、矿权转让等上游产业和黄金首饰加工销售、
工业用金等下游产业的联系,国际黄金市场的走势和价格,国际先进
的黄金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正在受到这些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
    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黄金消耗量在200吨左右
,其中90%以上限于金饰消费,工业及生活用金比例很小。而在日本
,仅有两成的黄金被用来制作成饰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博士表示,黄金市场完全放开后,黄
金将更多地被用于精密仪器、工艺品、装饰材料等领域。普通消费者
将可以通过银行、首饰店、贵金属专卖店自由买卖黄金,商业银行也
可以直接向消费者或投资者出售金条、金币、金块等黄金产品,提供
黄金存折业务、均价购金计划和黄金代保管业务。
(附图片)
    上海外滩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大门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