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11.01
【期号】= 2850
【标题】= 构筑温馨家园——东营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纪实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文东 效博 守利
【专栏】=
【正文】=
 

构筑温馨家园——东营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纪实

文东 效博 守利  (2002.11.01)

   构筑温馨家园
    ——东营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纪实
    文东 效博 守利
    在过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里,在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人们
曾经喟叹邻里之间那种“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的精神失落;曾经喟
叹那封闭的门户里“个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还
有那只能是“关上门朝天过”的疑虑和无奈……
    这是城市的过去,不是城市的现在,更不是城市的未来。
    如今,在东营市的中心区——东营区,随着“社区”这个词汇的
耳熟能详和家喻户晓,随着社区的设立,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亲眼看
到一种激动人心的城市生活画面,切身感受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家的眷
眷温馨。
    社区,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打造出城市基础管理的广阔平台,唤
醒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热情。社区,在向人们展示着城市“大家
庭”的欢乐祥和,在向人们诉说着城市家园的魅力无穷。
                (上)
    短短两年的时间,东营区的社区建设在全国后来居上,完成了一
个骄人的跨越。这种跨越源于东营区发展思路的转变,工作重点的转
移。源于东营区委、区政府“一班人”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
市和维护城市稳定的强大决心。
    东营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全区辖5个街道、4个镇,总人口56
.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3万人。由于社区建设滞后,城市工作中引发
和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对城市基础管理现状的反思担忧和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注
中,东营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有了清楚的认识。2001年,东营区
痛下决心、下定决心,以社区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维护城市稳定
大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大
发展”的社区建设目标。区委、区政府以党建为龙头,以完善服务功
能为重点,发起了一场全面整合城市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建设现代
化新兴社区的城市之战。
    东营区按照“规模适度,四至清晰,居民认同,管无缝隙”的原
则,以明显的路、街为界,对全区城市居委会辖区进行了重组调整,
将原65处居委会重新设置为53个社区。每个社区规模控制在1000—30
00户之间,不仅使社区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而且理顺了关系,彻底
消除了“三不管”地段。
    调整社区,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把社区办公场所建
设好,筑牢根基,一步到位。有人担心,城区土地寸土寸金,社区基
础设施建设从零起步,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没有钱可以筹
措,但没有信心就一事无成,钱可以借,但信心借不来!”面对种种
疑问,面对重重困难,区委领导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区委、区政府立说立行,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采取强
力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用地实行政府划拨,建设规模硬
性规定,专门力量督导检查,并出台了社区建设资金补助奖励措施。
很快,一个压力变动力的氛围形成了。
    走出一步天地宽,办法总比困难多。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在行
动中酿成共识,在共识中展开行动。一个社区建设的“大合唱”局面
渐入佳境。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东营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
财力。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建设审批均实行特事特办。服务联动为
社区建设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
    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东营区的社区建设密切关注、亲切关怀,多
次前往调研,给了社区建设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各级民政部门领
导在工作上及时指导,财力上尽力支援。胜利油田、大企业、大单位
慷慨解囊。把一笔笔资金、一批批物资,“及时雨”般的送到建设工
地。
    从2001年到现在,东营区多渠道筹集资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
,新建了高标准的社区办公场所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总面积达
到4.5万平方米,建成了十年不落伍的办公设施,形成了近亿元的固
定资产。所有社区全部按照新型社区的标准,设立了“五室四站一校
一场所”(办公室、党建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社区服务室;卫
生服务站、社保服务站、捐助接收站;社区学校;社区文体活动场所
),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各个城市居民区,一幢幢悬挂着社区牌匾的楼房拔地而起。这
不是一座座普通的建筑,这是城市管理的基石,是面向未来的建树。
它印证的既是旧的结束,更是新的开始。
    社区,以人的居住特征而取名。社区,应当是“以人为本”的社
区。东营区的社区建设在资源共享中连起你我他,牵动了油地军校居
民的人心,凝聚起了共同的热望,也承担起了油地军校居民共同的重
托。
    社区,仅有好的硬件设施不够,还要开发人的“软件”。“花轿
里要坐俊媳妇”,这是区领导对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工作
者队伍的形象要求。“党要管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
基础,要让党旗在社区飘起来!”这是东营区对社区组织体系建设的
第一要求。
    东营区一举打破了过去城市居委会“老太太”式、“皮包式”的
旧格局,公开招聘考选了131名工作人员,这些人意气风发,平均年
龄才2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经过培训和锻炼,全部被选
进了社区党支部或居委会领导班子。他们正在挑起社区工作的大梁。
    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是开展社区工作的保障。东营
区按照议行分设的原则,组建了社会组织体系。设置社区工作的领导
核心——社区党支部。社区党支部书记都是从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
的机关在职党员干部中选配。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是社区的决策机构。
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和反馈居民意见、建议和要求,讨
论决定社区居委会重大事项。53个社区成员代表队伍共有成员2200多
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30人。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的办事机构,它
是政府职能延伸的载体。社区居委会下设社保民政、治安保卫、普法
调解、文教卫生、妇女计生5个专门工作委员会,主任分别由居委会
成员兼任。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作用,东营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转
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功能的意见》,赋予了社区民主选举、社务决策
、财务支配、摊派拒绝、内部监督等权力,落实了社区民政服务、城
市管理、环境保护、社区稳定、卫生计生、劳动保障等职能。目的只
有一个,就是让社区有职又有权,能够真正地为居民排忧解难,有效
地为居民搞好服务!
                (下)
    建设社区,核心就是为了服务居民、方便居民,这一直是东营区
加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设新型社区和现代服务业的
标准,东营区在社区工作中既要虎头也要虎尾,为社区统一配备了现
代化办公服务设备,保障社区职能的发挥,有效地构筑起了服务网络
,提高了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在社区,区民政局将城市低保工作的初审权、婚姻状况证明出具
权等职能下放到社区,完善了社会救助网络,建立了社会保障服务站
和捐助接收站。今年,已接收捐赠衣物3.6万件,款项20余万元。对
全区1400名低保对象实行了动态管理,帮扶200多名困难居民摆脱了
贫困。各社区还设立了拥军优属服务站,建立了优抚安置对象档案,
部分社区建立了退伍军人职业介绍所,与驻地部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双拥工作在社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在社区,公安部门建立了社区警务室,配齐了办公设备和公安干
警。对常住户口、暂住户口、租赁房屋、停车场管理及安全防范等职
能进行下沉,实现警务前移,建立了专职保安队楼外巡逻、楼长楼内
防范、居民小区全封闭的“防、控、管”一体化的治安防范体系。
    在社区,区计生局建立了以“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
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常住人口以及
空挂人口、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计生管理,建立了齐全的计生档案

    在社区,区卫生局、区城管局等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设立了相关
的服务站室。随着环卫、园林部门的工作延伸,社区的美化、绿化日
新月异………
    政府职能的全面下移,越来越拉近了政府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各社区开通了“190”服务热线,方便了居民求助。现在,平均
每月接收求助电话3800人次。各社区根据辖区内不同居民的需要开办
便民利民项目。区妇联在社区成立了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招收下岗女
工,进行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现已开办了家教、钟点工、保姆等服
务项目,培训服务人员100多人。东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健身
、特色教育、小餐桌等服务项目,其中,小餐桌已吸收学生120名,
解决了许多双职工的后顾之忧。东城街道府前社区在实施为民、便民
、安民、乐民、育民工程中,设立了小商品经营、快餐、缝纫、理发
、干洗等多个服务项目,推出了代购粮油、送奶、送报、代交话费等
常规服务和医疗、家庭保健等特色服务,很受居民欢迎。各社区充分
发挥社区内人力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积极从事社区志愿者
服务活动,并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志愿者队
伍28支1400多人,相继开展了环境清理、家政服务、卫生保健、教育
培训等多项服务活动。
    社区文化建设突出居民自娱自乐,组建了业余文艺队,晨健体,
晚娱乐,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在社区普遍开展文艺调演、广场文化
等活动,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向高水平发展,向全民化普及,让居民在
情操上得到陶冶,在精神上享受文明。
    在东营区各个社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星光计划”的实施。
    以关爱老人、关注老人生活质量为主题的“星光计划”成为东营
区社区工作的一大特色,受到上下左右的好评。各社区成立了“星光
老年之家”,为老年人设立了娱乐室、阅览室、健身室、康复室和室
外活动场所,配备了健身器材、娱乐用具、图书和必备药品。目前,
全区已建立“星光老年之家”25处,老年人活动场所面积达到了社区
办公面积的30%以上。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处处都
有。黄河路街道建设了一处多功能的老年公寓,有床位80张,入住老
人66名。鑫源社区在社区站室齐备的基础上,专门又为社区老年人设
立了“夕阳红”活动平台,开展了健身操、歌咏、棋类比赛等活动,
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文汇街道胜安社区成立的“夕阳红”体操
队、老年舞剑队等组织,经常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成为胜安社区亮丽
的风景。
    各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网络,围绕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为老年人免
费上门开展了健康查体、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家庭照料等项目。针
对老年人对医疗卫生的特别需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60岁以上的老
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实行医疗卫生跟踪服务。辛店街道怡安社区协
调辖区内新怡保健理疗中心与街道敬老院结成对子,定期免费为老年
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居民有口皆碑。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流水绿色”,这是东营区社区的一幅风景
画。在社区,人们纷纷走出封闭的家门,也打开了封闭的心灵。人与
人交流,心与心贴近。城市居民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方便感、安
全感带着时时的舒畅感和处处的温馨感融入了那一面面飘拂着幸福的
万家窗帘。
    社区党旗红,风景美如画。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民政部门的关怀支
持下,东营区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的典型和样板。2002年9月,
东营区在全国社区建设四平现场会上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荣
誉称号,并作为4个典型单位之一作大会发言。
    在东营区新区建设蓝图上,有一处正在单体设计的一万平方米的
“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她将与油城新生的树木一起成长。
    现代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的居住不再有单位
之间的区别,人员的聚集成分也将多样化。但是,社区连起你、我、
他。在社区,人有所为,人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区,作
为城市居民温馨的家园,它唱响的主旋律永远是崇尚文明、健康向上
和热爱生活!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