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1.06
【期号】= 2906
【标题】= 冬忙乐增收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世乾 景伦 学玲
【专栏】=
【正文】=
 

冬忙乐增收

世乾 景伦 学玲  (2003.01.06)

   冬忙乐增收
    世乾 景伦 学玲
    眼下,已到深冬季节。忙完“三秋”的农民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记者看到广饶县大码头乡的人们还真是忙活。
    东燕村的燕友花说:“‘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赋闲
’那是老黄历了,今年俺还要重操旧业。”“重操旧业?”记者不解
地问。她笑了笑,“一天能编织5张苇席,一张就能赚上3至4元,一
冬下来收入3000多元不在话下。”
    记者听说手套加工使大码头的群众发了财。南堤村手套加工大户
吴延海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妇女一天能加工手套50副,最多时一
天加工到80副,一副挣五毛,一天就是四十块钱。这是经济增长点!
”在汇丰工贸公司的带动下,全乡建立了4个手套加工专业村,年产
手套300万副,成为济南、青岛、濮阳等地的抢手货。
    还不止这些。在大码头乡,昔日当柴烧的棉籽皮派上了新用场,
变成了增收的“聚宝盆”。利用棉籽发展食用菌大棚,年产值4000万
元。这几年,全乡发展到植棉面积4.5万亩,建起了棉花加工企业20
家,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棉花市场,每天成交额都在800万元以上,7
000多人从事棉花运销。王明常夫妇高兴地说,一天能运棉花750多公
斤,收入就是100多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