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1.06
【期号】= 2906
【标题】= 东营人科学素养大检阅
【版次】= 06
【版名】= 黄河口晚刊  新闻立交
【作者】= 王克勇 刘西光 胡建明
【专栏】= 今日关注  关注百姓的关注
【正文】=
 

东营人科学素养大检阅

王克勇 刘西光 胡建明  (2003.01.06)

   东营人科学素养大检阅
    公众科学素养高于全省、全国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
差异明显,城乡差异突出;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渠道;
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更感兴趣
    本报记者 王克勇 刘西光 通讯员 胡建明
    “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
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在于创新人才的多寡和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
    公众科学素养,就是萌生科技人才的土壤。
    那么,东营人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在全省、全国处在什么位置
?差距在哪儿?如何提高?在东营人眼里,“谁是最美”?东营人最
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最应优先发展的是什么?……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剖析现状,沉思未来

    公众科学素养高于全省、全国水平,但在性别、年龄段、学历、
职业、城乡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今年1至5月份,市科协、市统计局与东营市宇豪工贸有限责任公
司联合开展了“宇豪杯”东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活动。调查时间定为
2001年12月30日;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8—69岁之间的社会公众,每10
岁为一个年龄段,分别占不同比例,学历、职业的覆盖面也做到了尽
可能广泛;结合我市实际,采取了国际通用的调查方法和衡量公众科
学素养的指标体系;调查结果不仅能反映东营公众的实际科学素养状
况,且便于与国内外比较和交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
97份,有效率为99.7%。
    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东营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79%
(每万人中有279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同期全省(1.7%)、全
国(1.4%)的比例分别高出1.09和1.39个百分点(见图1)。分析调
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公众科学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性别来看,我市男性、女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
1%和2.3%(分别高出全省和全国0.87、0.89和1.4、1.32个百分点
),男女相差0.8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市妇女在参加社会活动、接
受教育、从事政治活动以及其他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中仍处在从属地位
,妇女受教育问题值得重视。从年龄段来看,我市公众20至29年龄段
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4.6%),其后二位依次是30至39(4.2%
)、40至49(2.8%)年龄段,此三项均高于全省同年龄段的水平;1
8至19、50至59、60至69三个年龄段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
均低于全省同年龄段的水平。
    从学历来看,在不同学历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基本科
学素养的比例越大。我市初中以下学历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
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以上学历的公众具备
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这说明:我市基础教育虽
然普及,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较为活跃,但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和科
技活动不够深入广泛。
    从职业来看,我市不同职业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不尽相
同,前三位的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11.48%),国家机关、党群组
织和事业单位负责人(10.61%)、其他职业(10.5%),其后依次
是:服务性工作人员(6.1%)、办事人员(5.19%)、个体劳动者
(3.3%)。除学生和待升学人员、商业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城
镇待业人员、工业企业人员、家务劳动者、农民和丧失劳动能力者七
类人群外,其他职业群体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均高于全省、全国
水平。
    从城乡来看,我市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6.9%,
高出全省和全国3.36和3.84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的比例为0.18%,比全省和全国低0.36和0.22个百分点;我省城市居
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54,比农村居民高出3个百分点;而我市
城市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出5.72个百分点,比全省
城乡差距水平更为突出。这说明: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胜利油田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城市化水平较高,拉动了城市居
民公众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趋高。而我市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
科教、环境等诸多方面在全省仍处于落后状态。同时,多年来区县科
协机构没有恢复独立建制,全市科普组织网络不健全,科普资金投入
不足,农村科普教育严重滞后,也是形成城乡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巨大
差距的重要原因。
    科普设施不足,公众参与科技活动少,大众传媒成为公众获取科
技信息的主渠道
    电视、报刊和广播等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见
图2)。调查结果显示,我市高达87.7%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
息,与全省水平相当;41.1%的公众通过报刊获取科技信息,比全省
水平低10个百分点;交谈、广播和图书也是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因特网和其他渠道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比例分别为1.8%和1.3
%。
    大众传媒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折射出我市科普设施
不足、参与科技活动少的现状。调查表明:我市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
馆(或博物馆)和科技展览的分别达91.2%和90.9%,没去过图书馆
或图书阅览室的为78.8%,没参观过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的为
77.6%,这分别比全省比例高出3.3、3.8、2.5和11.3个百分点。除
去观看电视科学节目的公众占46.8%外,参与其他科技活动的比例都
比较低。这说明:我市公众参与科技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全省水平,
我市城市功能性科技教育场所及科普场馆严重缺乏,公众广泛参与科
技活动的水平亟待提高,环境条件亟待改善。
    科研人员职业声望最高,公众应用科技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的愿望迫切
    “谁是最美”?调查表明:52.2%的人认为科研人员的职业声望
最高,其次是医生、政府官员、律师和中小学教师,全省此项排前5
位是科研人员、医生、律师、大学教师和政府官员。在期望自己子女
从事职业的选择中,我市47%的公众选择科研人员,其后依次是医生
、政府官员、律师和工程人员,全省此项排前5位是医生、科研人员
、律师、政府官员和大学教师。
    最感兴趣的、最应优先发展的是什么(见图3)?从调查结果看
,公众最感兴趣的科技新闻是农业问题和科学新发现,比例分别是37
.5%和31.9%;比较感兴趣的新闻是新技术应用和医学新发现,比例
分别为45%、44.2%;其后是科技教育(43.4%),防灾减灾(42.1
%)等。71.7%的公众认为科学研究利大于弊,71.5%的公众对运用
科技解决更多问题抱有很大期望,73.6%的公众认为科学技术对生活
和工作有好的影响。公众认为从科技中获益最大的依次是良好的医疗
条件(66.6%)全新的家用电器(45.8%)和公用事业(44.3%);
公众认为最应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依次是农业与食品科技、人口健康
与环境、能源技术和国防科技。这说明:我市公众十分尊重科技人员
,对前沿科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科技领域感兴趣程度高。
    放眼未来,东营人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我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这对于一个建市不到20年来的城市来说,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
政府凝聚合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重视科普工作,推动科技
经济全面发展的结果。但是我市2.79%的公众科学素养比例与发达地
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北京、上海、湖北、美国最新公布的公
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6.6%、4.3%、2.8%和7%。要在新时
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
实现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新飞跃,必须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作为一项
重要的社会工程,全面加以推进。
    掩卷沉思,找出差距,提出对策,这才是调查的意义所在。这次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东营科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相信调查成
果必将成为决策科教兴市战略和加强科普工作的科学依据、前进动力!
(附图片)
    图1 不同性别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
    图2 我市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主要活动情况
    图3 我市公众认为应该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