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2.15
【期号】= 2936
【标题】= 会当凌绝顶——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纪实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袁俊峰 张江涛
【专栏】=
【正文】=
 

会当凌绝顶——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纪实

袁俊峰 张江涛  (2003.02.15)

   会当凌绝顶
    ——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纪实
    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奋
斗目标,凭着争创一流的治院理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一步一层
天的发展业绩,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诠释了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
内涵,在短短3年中即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各项工作突飞猛
进,全面发展。
    最高法院副院长刘家琛视察该院的工作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
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说“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现代化法院的气息。
”江平、陈光中、梁慧星、朱苏力等27位著名法学专家和教授欣然担
任了他们的咨询顾问,有的专家指出“东营中院初步具备了现代化法
院的雏形”;有的教授评价,“东营中院的现代化建设是全方位、多
层次、成系统的。”……励精图治:走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之路
    1995年3月,东营中院在原胜利油田中院撤并后重新组建,经历
了几度春秋的艰苦跋涉,逐步走出了近乎零起点的创业困境。但是,
如何把这支年轻的队伍带好,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业,成为
摆在2000年初刚刚调整的新一任领导班子面前的现实问题。审视过去
,放眼未来,决策者们深知要把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必须发挥后发优
势,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索和几上几下的反复论证,东营中院
党组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政治建院、以制治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
,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奋斗目标。在全院干警大会上,院长王少
南掷地有声地说:“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东营中院建设成为进入全省
先进行列、在全国法院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开放型的现代化法院!”
一语道出,得到了掌声雷动的回应。因为每个干警都相信谁敢于负重
奋进,谁就能最终体会后来居上的振奋。
    确立目标不难,难的是选准突破口,集中精力逼近目标。东营中
院牢牢抓住了“人才+管理”这个切入点,把它作为治院模式始终贯
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之中。“选可用之人,励所用之人,育能用之人,
储备用之人”,用忧患意识构筑人才平台;“以管理为纲,用制度作
目,让规则的网眼遍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直至形成干警的自觉意识
”,实现从以人管理到以制管理最终走向自我管理的跨越。
    为增强实现奋斗目标的可操作性,他们制订了《法院5年发展规
划》,精心实施了数字化法院工程、公正裁判工程、司法服务工程、
法院文化工程,先后开展了“职业素质年”、“作风建设年”活动,
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蓝图构画融入在了实现
具体目标的奋斗过程之中。
    踏月登楼步步明,蓦然回首数层天。经过3年不懈地努力,东营
中院在山东省法院中首先实现了高标准办公楼、多功能审判法庭、综
合性法官培训学院、规范化法警训练基地(固定刑场)和花园式宿舍
区的五区分开。高起点地建设完成了“数字化法院”工程。 
    全院125名干警取得法律本科学历的占79%,法律硕士研究生51
人,在读研究生32人,在读博士1人。他们先后被上级授予29项荣誉
,30多次在全国、省市召开的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厚积薄发:法官队伍建设抢占人才高地
    法官职业化是现代化法院的基本要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
伍就具备了撬动法院现代化进程的支点。“坚持质量建院,走精兵之
路”的人才兴院方略,使东营中院在队伍建设上棋高一招。
    “硕士以下学历者不要”!坚持高标准招才引智,严把入口关是
东营中院提升法官素质的高招。3年来,他们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
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招贤纳士,有179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报名应
聘,共录用硕士研究生8人。
    “让法官站在理论前沿”!他们创办了《黄河口司法》审判理论
刊物,每年召开一次理论年会。他们建立了“法官沙龙”,定期举行
“法官论坛”,他们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山东法官培训学院东营分院
,与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教学实践
基地,每月举办一期“名人讲座”。
    “建立学习型法院”,要求每个干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东营中
院制订了《全市法院2001-2005年干警教育培训规划》,鼓励干警参
加学历教育,为攻读高学历教育的干警报销75%以上的学费。建立了
法律信息资料中心,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和“法官书屋”。与时俱进:
法院管理工作迈向现代化
    现代化的法院呼唤现代化的管理。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需要符合
审判规律和法院工作规律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东营中院坚持从制度
创新入手,先后制订完善了320余项审判细则、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逐步形成了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法院
管理运行机制。
    重要决策实行民主化。中院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经过全
院的反复酝酿,达成合意,每个干警都是决策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包
含61项审判制度的《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管理细则》,囊括全院23大项
94小项工作程序的《法院行政管理工作运行程序图集》相继出台,条
条款款就是干警们“自己定的规矩”。
    审判管理实现流程化。用稳健的改革步伐理顺了合议庭与院长、
庭长、审委会的关系,还权于合议庭。他们通过层层考选设立了18个
专门合议庭,确定了36名专业法官,同类型案件由专门审判人员审理
,实行专业化审判。做到了立案权、程序准备权、庭审裁判权、执行
权、审判监督权的“五个分离”,各项权力合理配置,衔接运行,相
互制约。所有审判要素均纳入网络流程,真正实现了归口立案、统一
排期、网上督办、全程监督和规范执行的运行机制。
    行政管理实现智能化。建成了东营法院微机局域网,全院干警人
手一台微机,完善了《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案件流程监督、
信息资料查询、行政公文起草、审批、签发、归档全部在网上进行,
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建成了对庭审活动、机关保卫、车辆出入的数字
化监控系统,实现了考勤打卡、门禁出入、图书资料借阅“一卡通”
的自动化;更新了移动办公、电视直播、视频会议、庭审同声传译、
证据多媒体展示等配套设备,实现了法庭审理和机关办公的智能化。
加拿大的张传馨大律师对东营中院的先进装备是深有感触的,他说:
“你们的硬件建设与欧美国家法院相比毫不逊色”。
    人事管理实现信息化。东营中院为每名干警建立了实绩档案、培
训档案、廉政档案、考勤档案、奖励档案和健康档案,每年都进行写
实性记录,存入微机,把各项考核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开发了《法
院人事管理评价系统》,把干警的49个人事管理要素,以数据和图像
的方式录入电脑,运用测试题库对干警的综合素质、智能特点和工作
能力进行量化考评。
    高科技手段的普及运用使东营中院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管理改
革和机制创新在东营中院产生了裂变式的效应。目前,东营中院的平
均结案审限比法定审限缩短了15天,当事人到法院起诉最快的只用20
分钟,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文明司法:法院文化建设层楼更进
    建设现代化法院的最终目标是弘扬司法文明。培育和树立现代司
法理念,让法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这是推进法院现代化建设的“精神
之纲”。
    让我们步入东营中院,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一个古体的大“法
”字首先映入眼帘,左右是中外法学家的名言,辅之以37幅反映东西
方法制文明的铜铸浮雕图案,充分彰显出这里浓厚的法文化气息。
    法院定期举办“我谈法官职业道德”、“司法伦理与行为规范”
等演讲征文活动,每年都评选一届“双十佳法官”,组织巡回事迹报
告。
    如果仔细留意,你会发现这里每位干警的举止言谈都是那么谨严
得体,原来他们每人桌前都有一本《魅力何来》的小册子,他们时时
都在注意仪言仪表的训练!如果侧耳聆听,你还会惊讶的发现,办公
区内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响起一段舒缓悦耳的音乐声,原来这是干警
们固定的15分钟“工间操”时间。一枝一叶总关情,个中苦心不言明
。东营中院通过精心打造法院文化软环境,依托深厚的内涵底蕴,凝
聚整合了人员、装备、管理等各方面的外部资源优势,激活了可持续
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袁俊峰 张江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