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3.05
【期号】= 2953
【标题】= 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刘赞杰
【专栏】=
【正文】=
 

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

刘赞杰  (2003.03.05)

   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
    副市长 刘赞杰
    1998年3月1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我国
第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防震减灾
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围
绕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大力开展
防震减灾工作,全市的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先后
投资建成了深井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深井摆单台定位数字化地
震监测系统、分析预报会商演示系统、油水井群测网络观测系统、地
震应急技术系统及震害快速评估系统;积极推进了防震减灾示范区工
程的建设;出台了《东营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东营市早期地
震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和抗震设防
工作得到加强;地震科研成果显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许多薄
弱环节。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部分群众地震常识缺乏,防震减灾意识淡
薄的现状,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采取群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做好防震
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宣传上要把握分寸,适度稳妥,以利安
定,注重实效。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带头学习防震减灾
法律法规,履行好各自的职能和义务,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防
震减灾行为。要通过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人
人关注防震减灾工作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抓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
    一个城市的整体防御地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建(构
)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抓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各类
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切
实加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今后,建设工程项目审批部门
要把抗震设防作为工程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对已建重大工程和所
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要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或震害预测;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限期
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搞好监测预报,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防
震减灾监测预报工作,强化震情监测预报,严格观测规范,提高观测
质量,确保信息传递畅通。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制
定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提高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的地
震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要按照《破坏性地
震应急条例》做好各项应急工作准备,修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市
、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
修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同时,要装备起一支能够适应地震应急快
速反应的抗震救灾队伍。要加快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建设,特别是地震
应急指挥中心和地震应急计算机网络二级平台建设。要建立震害预测
数据库,研制计算机应用程序,力争大震后快速做出震灾评估,为领
导部署抢险救灾任务提供决策依据。要建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增强
抢险救灾与恢复重建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防震减灾工作上水平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
面面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
,狠抓落实,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防震减灾的重任,切实
把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各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以实际行
动大力支持地震部门的工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按照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把防
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防震减灾工作更好地服
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