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3.04
【期号】= 2952
【标题】= 我国学者构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版次】= 07
【版名】= 黄河口晚刊  国内聚集
【作者】= 李斌
【专栏】=
【正文】=
 

我国学者构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李斌  (2003.03.04)

   我国学者构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 李斌)现代化研究在我国结出了
创新之果。继德国学者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化
理论之后,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何传启说,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
变化,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
代化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点,将来还有新的现
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既是一种广义现代化理论,也是一个文明发
展理论。
    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
。在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物质生产扩大物质
生活空间,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社会发展具有工业化趋同
的倾向。
    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
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
。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
法治化、世俗化等,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就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
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在第二次现代化
进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知识和信息生产扩大精神生活空间,
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实现;物质生活质量可能趋同,但精神文化
生活高度多样化。为此,专家构建了一个包括知识生产经费投入、专
利产出、中学和大学普及率、电视和因特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例、
医疗服务、人均能源消耗、人均GNP等在内的指标体系。
    两次现代化是紧密相关的。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
奠定了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第二次现代化在许多方面是
对第一次现代化的消除和“反向”,在某些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也有
些方面是新发生的。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现代。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