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3.04
【期号】= 2952
【标题】= 富民划良策  增收何其多——来自市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花官乡的报道
【版次】= 03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张景伦 任晓芹 王培谦
【专栏】=
【正文】=
 

富民划良策  增收何其多——来自市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花官乡的报道

张景伦 任晓芹 王培谦  (2003.03.04)

   富民划良策  增收何其多
    ——来自市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花官乡的报道
    初春时节,花官大地生机勃勃、春潮涌动。田野里,人们辛勤劳
作;车间内,机声隆隆。花官乡去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2亿元,农产
品实现出口创汇2142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0元,在奔小康
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产业结构调优调强
    在西齐村,村党支部书记齐华福告诉记者,在这个500多口人、1
200多亩地的村子里小麦仅种植了5亩,其余的是棉花、大蒜等经济作
物,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据随行的花官乡负责同志介绍,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
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成为几届乡党委、政府的共识。目前全乡农
业生产格局发生可喜变化,发展大蒜6万亩、棉花1万亩,规划绿色蔬
菜基地1万亩,粮经比例达到3∶7。
    近年来,花官乡在农业综合开发上做文章,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
地,实施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自1991年实施农业开发以来,该乡
共开发荒碱地2.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2万亩,植树45万株,修建各
类建筑物959座,形成了沟、渠、路、林、桥、涵、闸七配套的大农
业生产网络,使全乡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精深加工渐成气候
    如何使农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行精细加工,
减少“原”字号产品,提高附加值是花官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胜的
法宝。
    这次到花官乡采访,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随处可见的棉花加工
厂。据了解,仅今年春天这个乡就新上了7处棉花加工企业,使棉农
种棉花更有了盼头,全乡发展棉田1万多亩。在村民齐方平家中,摆
放着满院落的棉花准备出售。“这是7亩地棉花的总收成,足有2500
多公斤,现在行情每公斤5.4元,收入就是15000多元。去年2个月光
贩运棉花就赚了近2万元。”说话间,丰收的喜悦挂在他的脸上。
    花官乡确定了“农业加工企业带动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出台
了促进农业加工企业发展的意见,引导企业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
争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先后上马了万吨蔬菜、熟制品、肉类联
合加工项目。华誉集团为突破“绿色技术垒壁”,通过政策扶持建设
了200个标准化鸡舍,实现“同进同出”,从而改变以前以冻鸡产品
出口为主的局面,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最终产品过渡。
          科技兴农拓展市场
    越来越多的花官农民正逐步认识到传统的耕作方式正在悄然发展
变化:养鸡,实现从粗放型向科技型饲养的转变;种菜,是露天的土
地用防虫网封闭起来,统一种植管理;种棉花,以前几乎每天都打药
,现在种植抗虫棉只需打一遍药。
    对此,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产前、
产中及产后服务,从而调动了群众从事种养的积极性,全乡仅大蒜种
植和肉食鸡养殖的收入就占到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为提高花官农产品的知名度,花官乡注册了“花官”和“黄河口
”两个商标,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蔬菜认证,建立了覆盖禽肉和蔬菜
的整套质量保证体系,颁布了“中草药鸡”和绿菜花、豆角、大叶菠
菜等蔬菜生产标准,实现了基地农户都严格按规程进行组织生产,全
乡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农业
生产格局。(张景伦 任晓芹 王培谦)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