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4.01
【期号】= 2976
【标题】= 渔业:朝高效生态方向快速发展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徐纯亮 田旭日 李晓明
【专栏】= 东营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建设成就巡礼
【正文】=
 

渔业:朝高效生态方向快速发展

徐纯亮 田旭日 李晓明  (2003.04.01)

   渔业:朝高效生态方向快速发展
    我市抓住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的契机,围绕“绿色”、“生态”,发挥优势,强化措施,加
快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初步实现了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渔民收入稳定
增长、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200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31万
吨,实现渔业产值23亿元,产量、产值两项指标居全省第6位,分别
比2000年增加3.7万吨、6.1亿元,年均分别递增6.6%和16.7%。渔
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2.43%提高到了23.37%。
    为促进高效生态渔业发展,我市专门编制了《东营市海洋产业发
展规划》(2001—2010年)。规划中将高效生态渔业发展、海洋生态
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对发展目标、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等作了详
细具体的规划。各级渔业部门加强对高效生态渔业发展的宏观管理,
实施目标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并及时总结推广高效生态渔业发
展中好的经验做法,使渔业始终朝着高效、生态的方向发展。目前,
我市已建成以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洋捕捞区、以浅海开发为主体的浅
海贝类养护区、以沿海滩涂开发为主体的海水养殖区、沿黄淡水养殖
区和城郊型休闲渔业区等五处高效生态渔业区,并探索出了“上农下
渔”开发、盐碱地低盐水养虾、生态调控养虾、浅海贝类养护等多种
高效生态模式。
    在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中,各级以培植渔业“龙头”为重点,优
化政策措施,形成了以群众投入为主,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等多元化
的开发投资机制。近两年来,全市渔业新增投资1.07亿元,其中投资
3000多万元用于渔业龙头企业及水产品市场建设。2002年,全市新建
成了海星、盛大、通和、振宇、大洋等一批渔业龙头企业,在促进渔
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渔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海星公司投资
近2000万元,新建高标准水产品综合加工厂、文蛤育苗场和暂养场,
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盛大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2600
万元,出口创汇277万元。
    着眼于增强渔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市加快了渔业科技成果的研究
与转化,各级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建立了
长期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规划建设了毛蟹养殖、“上农下渔”开发
、滩涂开发、浅海养护四个市级万亩渔业高科技示范园,为新品种引
进、科研成果的推广提供了载体。目前,我市水产养殖名优品种覆盖
率达到78%。渗水养虾、南美白对虾精养高产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
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的科技含量。自去年以来,我市把渔业标准
化生产提上了重要日程,制订出台了《实施渔业标准化提高水产品质
量安全水平的意见》,编制了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完
成了黄河口鳖、沙蚕、青蛤等5个水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黄河入海
口文蛤通过了国家农产品无公害标志认证。河口区6万亩文蛤养殖区
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文蛤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的海洋
文蛤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入海口文蛤、黄河口毛蟹、渤海青蛤绿色食
品品牌的认证工作进入了审批程序。渔业标准化工程的实施,提高了
水产品质量,促进了创汇渔业的发展。现已有6家企业获取水产品自
营进出口权,共出口水产品1968吨,创汇317万美元。
    为了促进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市加大对海洋法律法
规的宣传力度的同时,根据浅海滩涂资源的实际状况,建设了8.6万
亩的浅海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对文蛤、青蛤、四角蛤、鲈鱼、毛虾
等资源进行保护。海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
动作用,改善了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最新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东营
近岸海域水质呈二类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状况良好。环境质量的提
高,使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也得到明显提高,海洋渔业资源得到快速
回升。同时,促进了海域使用有序、有度、有偿制度的落实,带动了
浅海养殖的科学生产与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渔民增收。
              (徐纯亮 田旭日 李晓明)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