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4.10
【期号】= 2984
【标题】= 真情之曲 奉献之歌——市直第十一批下派干部包扶东营区工作侧记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蔡文龙
【专栏】=
【正文】=
 

真情之曲 奉献之歌——市直第十一批下派干部包扶东营区工作侧记

蔡文龙  (2003.04.10)

   真情之曲 奉献之歌
    ——市直第十一批下派干部包扶东营区工作侧记
    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为了同一个目标同甘共苦,为了同一
个目标群策群力。农村、农业、农民构成他们生活的“铁三角”,他
们扎根基层,磨砺自身。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的微笑,他们用
真情演绎出一曲曲奉献之歌。
    市直驻东营区第十一批71名下派干部于2001年11月28日来到东营
区,在各个乡镇全新的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起跑点”,奉献出自己
的全部智慧和汗水。
    数据也许是最枯燥的,却凸现出他们的奉献。截至今年3月底,
下派干部共为当地引进资金192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965万元,贷
款514万元,招商441万元,新上各类项目112个,办实事364件。下派
干部帮助所包村养起了肉食鸡、奶牛、波尔山羊、南美大白虾,种上
了冬枣、蒙阳红石榴、留兰香、台湾大青枣、无核葡萄、三红萝卜,
大力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共养殖波尔
山羊1990只,肉食鸡23万只,肉牛240头,种植冬枣1448亩,蒙阳红
石榴321亩,速生杨514亩,2个村改良了棉种,良种棉种植面积达380
亩。
    他们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没有满足于帮钱帮物、修
渠铺路等一般性帮扶工作,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各组点围
绕转变农民观念和新上致富项目,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形成
了“一变二带三联”的工作思路和做法。“一变”,即结合新形势,
千方百计转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和市
场经济快速发展,让他们认识到贫困村要在挑战中生存和发展,关键
是尽快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工作队为此提出并开展了“全员参与,
一帮一树”和“瞄准市场,观念扶贫”两项活动,积极培训农村干部
、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
    “二带”,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示范户两个带动作用。小麻湾
村通过工作组挂靠大王乳业建设了占地15亩的奶牛养殖小区。市工商
联联系点王武村与平邑一公司签订了定购树苗和包销产品合同,将生
态名果蒙阳红石榴引进来,共种植170余亩,近两万棵红石榴,每亩
收入可达6000元。内树示范,主要是帮助各类专业户率先闯市场脱贫
致富,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联”,即采取公助民办、村建民包和村民参股等三种与村民
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方式,增加村民对帮扶项目的关心度和参与度。
公助民办,主要以村民投资为主,派出部门给予必要的扶持补贴。市
公路局包村组设立了总额7万元的高效农业扶持发展基金引导村民饲
养波尔山羊,每户补贴2300元,养殖户由原来的20家迅速增加到目前
的40家,年出栏量达100余只。村建民包,是指包村组帮助建好项目
后向村民公开招标承包,承包户自主经营。市检察院包村组帮助车里
村把村南40亩荒碱地开发成高标准水产养殖小区,小区建成后以每年
2.5万元的价格承包给了两户村民,去年放养30万尾南美大白虾和100
0公斤鱼苗喜获丰收,实现产值12万元。村民参股,是村民利益与项
目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市计生委包扶的辛集村以植棉为主,为发
挥该村产业优势,包村组支持建设了总投资360万元的棉花加工厂,
主动联系邻村和油田有实力的个体经营大户作发起人,村集体以土地
入股,村民自愿参股。该项目到年底加工籽棉800吨,毛收入42万元
,当年股民分红1.5万元,集体增加积累两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增
加102元。
    如今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派干部们感慨良久,浑身充满
力量,仿佛又回到了火热的工作中。他们告诉记者,一年多来,通过
帮助基层找路子、上项目、帮致富,在贫困村干部群众心里燃起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熊熊火种,通过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在党和
群众之间架起了密切联系的桥梁。个体在火热的帮扶工作实践中,经
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达到了扶贫、锻炼“双丰收”的目的。
          (本报记者 蔡文龙)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